中医古籍
  • 牵正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牵正散处方

    白附子、僵蚕、全蝎,等分,生用为末。

    功能主治

    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热酒调下,不拘时服。服二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杨氏家藏方》卷一:牵正散处方

    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

    制法

    上药均生用,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中风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宋·《杨氏家藏方》:牵正散组成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生用)。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3克),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功效

    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喁斜,舌淡红,苔白,脉弦。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多发性抽动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病症。

    1.面神经麻痹:32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两组均运用针灸治疗患侧,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味牵正散内服外敷治疗,而对照组在针灸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5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32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光明中医》2012年第6期)

    2.三叉神经痛: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服用西药卡马西平片基础上进行辨证分析,采用中药牵正散加减。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8.33%。(《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3.血管神经性头痛:79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9例,对照组30例,疗程为20~30日。结果:治疗组有效45例,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22例,有效率为73%。(《中西医结合研究》2009年第4期)

    4.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牵正散加减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25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方解

    本方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基础方,方用白附子、白僵蚕祛风痰、解痉挛;佐以全蝎祛风止搐,用热酒调服,可引三药直达头面受病之处.临床应用以口眼歪斜为辨证要点。临床应用加蜈蚣、天麻祛风止痉,则功效更佳;不过方中昕用白附子、全蝎为有毒之品,服用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本方相关临床研究非常多,常配合针灸、电针等使用,若外邪偏盛,可伍用大秦艽汤、川芎茶调散;久病夹瘀,则合用四物汤、桃红四物汤;久病夹虚,宜加用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还可配合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西药。

    现代研究

    家兔后肢血管恒速灌流泵法实验表明,本方局部用药后20分钟可使专用敷药之后肢灌流血管阻力下降,用药30分钟作用达高峰。同样实验,大白鼠用药后10分钟时后肢血管阻力下降,30分钟作用达高峰,60分钟后阻力开始恢复。

    方歌

    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歪斜疗效彰。

    摘录宋·《杨氏家藏方》
更多中药材
  •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宝珠丹处方白硼砂2钱,川连1钱2分,番木鳖(去壳,麻油煠松)5分,黄柏5分,青黛(水飞)5分,薄荷尖5分,水飞雄黄5分,人中白(煅)5分,儿茶5分,胆矾5分,血竭5分,冰片5分,灯心灰3分。制法上为末,收贮,勿泄气,吹......
  • 处方橄榄核灰、人中白、大红纬灰、硼砂、冰片、药珠。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走马牙疳。用法用量用芦管抄药,吹入患处。摘录《幼科指掌》卷四......
  • 处方赤石脂1两,天冬1两,麦冬1两,生地1两,熟地1两,紫梢花1两,蛇床子1两,鹿茸1两,谷精草1两,防风1两,元参1两,厚朴1两,虎骨1两,菟丝子1两,木香1两,母丁香1钱5分,肉桂1钱5分,川断1钱5分,赤芍1钱5分,黄耆1钱5分,肉苁......
  • 处方白亮鱼胶8两(切作短块,用牡蛎8两炭火煅过,研末同炒。须炒得不可焦黑,黄色为度,去末用胶),熟地黄4两,山药3两,人参2两(虚甚加1两),沙苑蒺藜8两(酒洗,去衣,竹刀切开,去白膜),白茯苓4两(去皮,切片,入乳拌晒3次),牛膝3两(去......
  • 别名石二、十号节象方处方郁金1钱,细辛3两,降香3钱,荆芥4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痧胀。绞肠痧。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刺,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用法用量石二(《痧症全书》卷下)、十号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