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秦艽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秦艽丸处方

    秦艽、防己、松脂(炼成者),各一两半。枳壳(麸炒)、蒺藜(炒.去角),各二两半。川芎、苦参、白术、防风(去叉)、附子(炮裂.去皮脐)、蒴翟、干姜(炮),各一两。

    炮制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诸风,瘙痒瘾疹,搔之愈甚。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渐加至三十丸,旦晚食前各一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秦艽丸处方

    秦艽60克(去苗)黄耆60克(锉)漏芦45克 乌蛇12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45克(去芦头)黄连45克(去须)苦参60克(锉)川大黄60克(锉碎,微炒)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湿热毒外侵,遍身生疥,干痒,搔之皮起。现用于脓窠疮,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寻常性狼疮,盘状性红斑狼疮。

    用法用量

    每于食后,以温酒下30丸。

    注意

    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明医指掌》卷九:秦艽丸处方

    川芎60克 当归60克(酒洗)秦艽60克(酒洗)荆芥穗30克共研细末

    制法

    酒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治产后气血大虚,风邪人于头脑作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明医指掌》卷九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乌梅肉9克 黄连 蜀椒 藿香 槟榔各3克 胡粉 白矾各1.5克制法上药为散。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虫,色赤成团而活,属热者。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时服。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 《回春》卷二: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回春》卷二明·《万病回春》:安蛔汤出处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
  • 《回春》卷二: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回春》卷二明·《万病回春》:安蛔汤出处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
  • 《医宗说约》卷四:安蛔理中汤处方参、术、乌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手足冷甚,加附子;呕,加半夏、陈皮、生姜汁;蛔吐不止,加苦楝根、黄连、细辛;大便秘结,加大黄。摘录《医宗说约》卷四《医学入门》卷四......
  • 处方白茅根20-30克,龙骨15-25克,牡蛎15-25克,生三七粉(吞服)3-5克,白芨粉10-15克,生在大黄6-10克,藕节炭(或藕汁)20-30克。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止血。主血热壅盛,迫血妄行。用法用量冷水浸泡半小时,煮沸2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