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失笑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失笑散处方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

    炮制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

    用法用量

    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沈良方》卷八:失笑散别名

    断弓弦散(《苏沈良方》卷八)、紫金丸(《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引《产乳》)。

    处方

    五灵脂 蒲黄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末。

    药理作用

    1.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应激心肌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9):552,失笑散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应激心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喂饲失笑散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血管松弛,凝集成堆的血小板化为散在,且线粒体破坏减轻。2.对低压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7(4):32,失笑散具有明显的增强小白鼠对低压缺氧的耐受力,其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白鼠急性心肌缺血有对抗作用,并有明显的镇静和一定的降压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治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现用于心绞痛、胃痛、痛经、产后腹痛、宫外孕等属于瘀血停滞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先用酽醋30毫升,熬药成膏,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备注

    本方所治诸痛,均为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而止瘀痛。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摘录《苏沈良方》卷八宋·《苏沈良方》:失笑散出处

    失笑散,出自宋·《苏沈良方》。失笑散首见于宋代《苏沈良方》,又名“断弓弦散”,后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于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组成

    五灵脂、蒲黄各等分。

    用法

    研为末,每服6克,每日1~2次。亦可用布袋包,入汤煎,或改用饮片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

    主治瘀血停滞,症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舌淡,苔白,脉弦细。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原发性痛经等病症。

    1.

    冠心病

    :失笑散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87例。以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心绞痛疗效:显效46例;有效3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2%;心电图疗效:显效42例;有效3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7%。(《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第6期)

    2.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给予本方加味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西药;对照组25例,仅服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西药,疗程3个月。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第6期)

    3.上消化道出血:失笑散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30例均有效,所有病例均在1~6日出血停止,脉搏、血压稳定,呕血停止,大便颜色由黑转黄,大便潜血试验转阴,血色素、红细胞计数未再下降或回升。(《医学信息》2010年第9期)

    4.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分组,治疗组67例给予本方加味治疗;对照组63例给予西药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口服。疗程4周。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第16期)

    5.原发性痛经:随机分组,治疗组68例给予本方加味治疗;对照组60例给与吲哚美辛口服,疗程3个月经周期。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年第3期)

    方解

    方中五灵脂苦咸甘温,入肝经血分,功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甘平,行血消瘀,炒用并能止血,二者相须为用,为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调以米醋,或用黄酒冲服,乃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化瘀血,以加强五灵脂、蒲黄活血止痛之功,且制五灵脂气味之腥臊。

    失笑散临床应用广泛,还可以治疗腹痛、肾绞痛、卵巢囊肿、不完全流产、崩漏等。

    现代研究

    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蒲黄、五灵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加微循环之功,又能兴奋子宫平滑肌,使瘀血排出。

    方歌

    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血瘀胸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摘录宋·《苏沈良方》
更多中药材
  • 《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保金丸处方麻黄8两,制半夏4两,川贝母4两,白术4两,茯苓4两。制法麻黄用梨、甘蔗、韭菜、荸荠、藕、莱菔等6种原料各1斤,生姜半斤,每种分次打汁,将麻黄拌透晒干,蒸煮3小时,晒干;将蒸煮锅中汁水仍拌入麻黄中,晒干......
  • 处方南沙参3钱,麦冬3钱,百合5钱,贝母3钱,笋尖5钱,糯米5钱,鲫鱼1尾。功能主治疮症误治,毒气入肺,诸证悉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下......
  • 处方人参、玉竹、百合。功能主治痰嗽喘急虚劳之人,不宜用麦冬、五味子者。用法用量猪肺清汤煎服。咳嗽者,加枇杷叶、款冬花;食少泄泻者,加苡仁、扁豆;虚汗者,加桑叶、浮麦;见血者,加丹参、紫菀;便血者,加地榆、扁豆、白芍。各家论述宏格曰;肺为娇脏......
  • 处方辰砂1两(细研如尘),椒(拣大粒色红者,去枝梗并合口者,不用目)1两半。制法上以生绢袋盛,用无灰醇浓酒浸椒袋,令酒在袋上2-3分,1宿取出,空少时,入朱砂钵内滚之为丸,余者清浸椒酒少许滚之,令朱砂尽为度,晒干。功能主治暖水脏,降气明目,......
  • 处方南沙参3钱,麦冬(去心)3钱,五味子9粒,桔梗1钱,苏梗1钱5分,黄芩1钱5分,知母1钱,贝母1钱,橘红8分,桑叶2钱,神曲2钱。功能主治夏月阴虚阳胜,感热邪而致头痛发热,项强口渴,不恶寒,反恶热,脉虚者。用法用量上加竹叶20片,生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