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神仙化痞膏

    组成

    当归(3克)、川芎(3克)、赤芍(3克)、黄连(3克)、黄芩(3克)、丁香(15克)、生地黄(15克)、草乌(15克)、巴豆(15克)、红花(15克)、肉桂(15克)、黄柏(30克)、栀子(30克)、苏木(30克)、川乌(30克)、大黄(60克)、穿山甲(20片)、蜈蚣(6条)、白花蛇(1条)、桃枝(20条)、柳枝(20条)、枣枝(20条)、黄丹(30克)、铅粉(30克)、松香(150克)、黄蜡(2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血竭(15克)、天竺黄(9克)、轻粉(9克)、硇砂(4.5克)、胡黄连(9克)、麝香(3克)、阿魏(15克)。

    用法

    上药制成膏剂,狗皮摊膏。用时先用微火略烘,贴患处。

    功效

    化痞消积。

    主治

    主治积聚痞块。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脾肿大、卵巢囊肿、肠粘连等病症。

    肝硬化: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1012例。具体为在患者肝区及脐部穴位擦上红花油,以疏肝、活血、散结、利水、逐水等药物外敷体表穴位,用电吹风强化治疗30分钟后贴上化痞膏。3~5治疗一次,7次为1个疗程,以1990年上海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评定疗效。结果:治愈486例,显效233例,有效153例,无效140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方解

    主要用于治疗积聚痞块。方用阿魏、麝香消散痞块为主,合以穿山甲、川芎、乳香、没药活血行散,以助化疲之功,更用肉桂、草鸟温通消散,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消散。临床应用以腹中有痞块、按之疼痛为辨证要点。用时火烤,须候稍凉后贴上,以免烫伤皮肤。敷贴日久,皮肤瘙痒起疹,可暂撕去,俟平复后再用。孕妇忌用。

    方歌

    《回春》神仙化痞膏,共有药味三十五,制成膏剂狗皮摊,积聚痞块用之良。

    摘录明·《万病回春》
更多中药材
  • 处方黄芩(条实者)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砂仁5钱。功能主治妊妇不食,服气冲心,遍身疼痛欲死。用法用量分4剂。水煎服。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 处方玄参5钱,生地5钱,麦冬5钱,白薇1钱,骨碎补5钱,天门冬3钱。功能主治因过食肥甘,热气在胃,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而湿气乘之,湿热相搏而不散,虫生于牙而致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配合五灵至圣散含漱。摘录《辨证录》卷......
  • 处方黄耆1两,白术5钱,当归5钱,生枣仁5钱,远志3钱,茯神5钱,甘草1钱,熟地1两,半夏2钱,麦冬5钱,柏子仁3钱,玄参3钱。功能主治生血,补心肝。主心虚惊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四......
  • 《永类钤方》卷十八引郑氏方:安宫散处方附子(炮)2钱,阿胶(炒)2钱,五味子2钱,黄耆(炙)2钱,山药2钱,当归2钱,熟地黄2钱,赤芍2钱,木香2钱,甘草(炙)2钱,生姜半两(炒黑),糯米1勺(炒焦)。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安胎。主半产,妊娠......
  • 《中国药典》:安宫牛黄丸处方牛黄10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25g 珍珠5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黄连100g 黄芩100g 栀子100g 郁金100g 冰片25g性状为黄橙色至红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浓郁,味微苦。炮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