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桃花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桃花散处方

    桃花30克 葵子30克 滑石30克 槟榔30克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利水通便。治产后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

    空腹时以葱白汤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活幼心书》卷下:桃花散别名

    桃红散(《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

    好石灰(用纱净筛)300克 清油30毫升 大黄15克(锉碎,水浸透,取汁150毫升)

    制法

    右灰先用铁铛炒令带热,次入大黄汁、清油和匀,仍以慢火妙如桃花色,盆盛之,倾出在内,浮而不沉,鹅翎拂聚纸上,别着瓦器收藏。

    功能主治

    止血消瘀。治外伤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

    凡是破损伤痕,用涂立效。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烟霞圣效方》:桃花散处方

    腻滑石120克 赤石脂3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入黄丹少许,如桃花色。

    功能主治

    生肌止痛。治一切疮口不收。

    用法用量

    每日上药一遍,上用膏药贴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烟霞圣效方》《普济方》卷二七五:桃花散别名

    桃花活血散(《疡科选粹》卷八)。

    处方

    寒水石250克(煅)龙骨 虎骨 乌鱼骨各30克 白蔹 白石脂 赤石脂各15克 黄丹少许

    功能主治

    生肌活血。治一切恶疮、金疮。

    用法用量

    上药加白及15克,同为细末。干掺或调敷。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明·《外科正宗》:桃花散组成

    白石灰六份、大黄一份。

    用法

    为末,每用适量,掺撒或用凉水调敷患处。

    功效

    止血。

    主治

    主治疮口出血,创伤出血。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衄、创伤或疮口出血(以渗血为主)。

    鼻衄:本方(消毒棉球蘸桃花散外塞)治疗54例,用药最少2次,最多6次,一般外用1~2次鼻衄即止。疗效评价以1年以上未复发为痊愈;复发次数、出血量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再用即止为显效。结果:痊愈48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福建中医药》1992年第4期)

    方解

    桃花散主要用于治疗外伤出血。方用石灰收敛止血,大黄清热止血。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皮肤外伤(开放性小伤口和一般化脓性伤口)、Ⅱ度烧伤伴感染、带状疱疹等病症。实验研究表明,大黄含有大黄素和鞣酸,鞣酸有抑制组织分泌、抗渗出的作用,大黄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石灰有解毒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

    方歌

    桃花止血最为良,一两五钱生大黄,半升石灰相并炒,去军研筛水调强。

    摘录明·《外科正宗》
更多中药材
  • 《摄生众妙方》卷二:保真膏处方天门冬1两,麦门冬1两,远志1两,谷精草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附子1两,小茴香1两,大茴香1两,羌活1两,木鳖子1两,独活1两。功能主治存精通气,固本坚硬,壮筋骨,有百战之功,最不泄精。主男女下元虚冷,......
  • 《解围元薮》卷四:保真饮处方精羊肉4两,蝉壳4两,麻黄(春秋用)1两5钱(夏用1两,冬用2两)。功能主治疠疮。用法用量先把羊肉煮烂,取汁6-7碗,入蝉壳、麻黄,再煮存4碗,旋服完,吃羊肉。取汗昏沉,1日醒后,3日皆退尽。筋骨痛者,加上好点红......
  • 《一盘珠》卷二:保神丸处方胡椒2钱半,木香2钱半,全蝎7只,巴豆霜2分半。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朱砂为衣。功能主治胁下胀痛,大便不通。摘录《一盘珠》卷二《御药院方》卷六:保神丸处方白茯苓2两,黄连2两,菖蒲1两,远志1两,朱砂半两(为衣......
  • 《御药院方》卷六:保神丹处方白术半斤(去皮),鹿茸4两(酥炙),柏子仁4两。制法上为细末,用菖蒲末4两,酒蒸作薄膏,加白面4两,熬成膏子,和如硬剂,加熟蜜6钱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壮气养精,调和心肾。主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温酒送下。......
  • 《幼幼新书》卷三十九引《婴孺》:保童丸处方牛黄1分,夜明砂1分,甘草(炙)1分,甘遂1分,牡蛎1分,珍珠1分,巴豆(净,者5-7沸,霜)1分,虎睛1分,芍药4分,黄芩4分,杏仁(净)4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瓷器密封。功能主治小儿诸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