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五汁饮

    《温病条辨》卷一:五汁饮处方

    梨汁 荸荠汁 鲜苇根汁 麦冬汁 藕汁(或用蔗浆)

    功能主治

    甘寒清热,生津止渴。治太阴温病,热灼津伤,口渴,吐白沫,粘滞不快者。

    用法用量

    取上五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清·《温病条辨》:五汁饮组成

    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汁。

    用法

    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功效

    生津润燥。

    主治

    温病热邪耗损肺胃阴津,症见口中燥渴,咳吐白沫,质黏不爽,咽干,唇燥,舌红苔少,脉虚细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热后水电解质紊乱,又可用于糖尿病、痤疮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1.小儿暑热证(个案):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暑热症,辨证为肺胃阴虚,暑热外袭,治当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滓。方用五汁饮加减,每口2次给患儿饮用,7日过后患儿口渴症状减轻,体温降至正常。(《江西中医药》2013年第2期)

    2.糖尿病(经验):糖尿病(消渴)上消型以多饮为主,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调整,可用五汁饮。(《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期)

    3.痤疮(个案):本方加减治疗痤疮,辨证为肺胃阴虚,虚热上扰络脉,治宜养阴清热。并嘱多用温水清洁面部,并禁忌服食辛辣刺激食品。半月后,患者脸部丘疹减少,红肿消退,口渴症状缓解。坚持用五汁饮清肺胃之热调护可以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江西中医药》2013年第2期)

    方解

    五汁饮中诸味或为日常果蔬,或为润药生津,均用鲜汁取其甘凉退热,生津止渴,主要用于治疗热病后津液亏损。

    《温病条辨》:“欲清表热,则加竹叶、连翘;欲泻阳明独胜之热,而保肺之化源,则加知母;欲救阴血,则加生地、元参;欲宣肺气,则加杏仁;欲行三焦开邪出路,则加滑石。”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五汁饮是疗效性清凉饮料的典型处方之一,作为治疗热性病的辅助药物,具有清热养阴的作用,实际应用时,各种新鲜水果汁均能应用,不必限于原方的药物规定。”本方虽选药食两用之品,但对平素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等阳虚及脾胃虚弱人群并不适宜。

    现代研究

    五汁饮对内毒素所致高热伤阴动物模型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明显拮抗内毒素所致发热,并拮抗内毒素所致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力降低,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减轻细趋的损伤程度,从而减轻发热动物伤津、伤阴的程度。

    方歌

    五汁饮用梨皮藕,荸荠苇根捣汁同,或以蔗浆来易藕,甘寒救液著奇功。

    摘录清·《温病条辨》
更多中药材
  • 《医学集成》卷三:保元丸处方当归1两,枳壳1两,独活1两,防风1两,前胡5钱,麻黄5钱,大黄5钱。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小儿风入脊髓,致患龟背。用法用量米汤送下。摘录《医学集成》卷三《中国医学大辞典》:保元丸处方龙骨2两,牡蛎(煅)2两,沙......
  • 《重楼玉钥》卷上:保元丹处方稻草不拘多少。制法密扎成把,候冬日放露天粪缸内,至春分取起,于长流水洗净污秽。置屋上,任日炽雨淋雪压,愈陈愈妙,再将草烧成黑灰,为末,每两加冰片3分,和乳极细。功能主治牙疳久不愈者。用法用量吹患处。摘录《重楼玉钥......
  • 处方黄耆(炙)2钱,人参1钱,川芎8分,木香8分,当归8分,肉桂3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痘疮起胀时,气血俱虚,顶陷色白者。用法用量加酒半杯同水煎,和人乳半杯温服。气不虚,去木香;血不虚,去当归、肉桂;气血弱甚者,加鹿茸1钱。各家论述此......
  • 处方人参、黄耆、甘草、当归、淮熟地、川芎、枸杞子、山楂。功能主治痘疹气血两虚,囊薄色淡,身凉体静,顶平顶陷,浆清皱软者。用法用量上加生姜2片,炒糯米百数粒,水煎服。摘录《救偏琐言》卷十......
  • 《金鉴》卷五十六:保元化毒汤处方人参、黄耆(蜜炙)、甘草(炙)、当归、南山楂、穿山甲(炒)、白芷、木香、僵蚕(炒、研)、川芎。功能主治气血虚弱,痘疮不能如期起胀,平扁顶凹,其色灰白,皮薄嫩亮,更现倦怠气乏,不渴不烦等虚证。用法用量加煨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