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五虎汤

    《杨氏家藏方》卷一:五虎汤处方

    天南星 草乌头(不去皮、尖)川乌头(不去皮、尖)半夏(汤洗七遍)皂角(去皮、弦、子)各等分,并生用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中风不遂,目睛上视,牙关紧急,涎盛壅塞,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并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仁斋直指》卷八:五虎汤处方

    麻黄2.1克 杏仁(去皮、尖)3克 甘草1.2克 细茶(炒)2.4克 白石膏4.5克

    功能主治

    治风热壅肺,身热,咳喘痰多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剂。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八明·《幼科发挥》:五虎汤组成

    麻黄七分(3克)、杏仁钱(3~6克)、甘草四分(3克)、腊茶八分(3克)、石膏一钱五分(6~12克)。

    用法

    上作一服,水煎。

    功效

    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

    主治小儿暴喘发热以及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痰黄喘急之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痰热型肺系疾病等病症。

    1.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五虎汤与鱼腥草注射液和常规西药治疗39例,与西药常规治疗37例作对照,常规治疗包括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支持疗法等,抗生素用青霉素钠盐。疗程4周。以临床症状消失,两肺呼吸音清晰,肺部炎症吸收,血象及胸部X线复查正常为痊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 4%,对照组83. 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4期)

    2.痰热型肺系疾病:用自拟五虎汤治疗痰热型肺系疾病58例,与先锋5号及盐酸环丙沙星治疗60例作对照,疗程10日。以咳嗽、咳痰、发热、苔腻消失(降至0级),肺部哕音减轻或消失为临床控制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 3%,对照组85%,单项症状中,咳痰、胸闷、苔腻三项症状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第9期)

    方解

    本方为小儿治喘名方,其组成即“麻杏石甘汤”加茶叶,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客肺,郁而化热,热伤肺络,肺气不宣之证。临床应用以外感风寒、发热畏寒、喘咳不止、痰多色黄、脉浮滑数为辨证要点。清.《医宗金鉴》:“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扇动神闷乱,五虎一捻方最灵。”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小儿肺炎、喘憋性肺炎、婴幼儿哮喘、非典型性肺炎等。实验研究表明,五虎汤具有止咳、平喘、化痰等作用。

    方歌

    五虎汤清热定喘,腊茶入麻杏石甘。

    摘录明·《幼科发挥》
更多中药材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别离散处方桑上寄生 白术各90克 桂心 茵芋 天雄 菖蒲 细辛 茜根 附子 干姜各30克制法上十味,捣筛为散。功能主治主夜多异梦,悲愁忧恚,喜怒无常者。用法用量用酒送服1克,日服三次。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医心......
  • 处方甘遂不拘多少。制法用面包于浆内,煮10数沸,去面后,将细米糠火炒黄色为末。功能主治痞证,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钱,小儿1钱,用冷蜜水卧服。注意忌油腻、湿面、腥物。摘录《普济方》卷一七○......
  • 处方包心菜500克 粳米50克制法先将包心菜水煮半小时,捞出菜后,入米煮粥。功能主治缓急止痛。适用于胃脘拘急疼痛,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用法用量日服2次。温热服。摘录《民间方》......
  • 《养老奉亲》:北亭丸处方北亭2两(去除砂石),阿魏半两(同硇砂研令细,醋化,去砂石),川当归4两(净洗,去苗梢用),厚朴4两(去皮,姜汁炙令黄色),陈橘皮4两(去瓤用红),官桂4两(去皮称),干姜4两(炮),甘草4两(炙),川芎4两,胡椒4......
  • 处方缩砂仁、胡椒、肉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附子(炮.去皮.脐)、川芎、当归(去芦.碎)、陈皮(去白)、干姜(炮)、甘草(炙),各四两;青盐(别研)、北亭(醋淘去砂石,别研),各二两;白术(别研)三两,五味子(楝)一两半,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