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无比山药丸

    出处

    无比山药丸,出自唐·《备急干金要方》。本方原名“无比薯蓣丸”,首见于唐《备急干金要方》,“治诸虚百损”:后因“薯蓣”二字讳名改为“山药”,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时改为“无比山药丸”,延续至今。

    组成

    山药二两(60克),肉苁蓉四两(120克),五味子六两(180克),菟丝子、杜仲各三两(各90克),牛膝、泽泻、干地黄、山茱萸、茯神(一作茯苓)、巴戟天、赤石脂各一两(各30克)。

    用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

    温阳益精,补肾固摄。

    主治

    肾气虚惫,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冷痹骨疼,四肢不温,遗精盗汗,尿频遗尿,带下清冷,舌质淡,脉虚软。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尿道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病症。

    1.尿道综合征:合五苓散治疗46例,与谷维素、诺氟沙星(氟哌酸)、艾司唑仑(舒乐安定)治疗22例对照,疗程1个月,尿频完全缓解,尿量恢复正常,尿急尿痛消失,半年内无复发为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但半年内复发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或临床症状消失,但3个月内复发为好转。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痊愈2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54.6%,(《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1期)

    2、肾病综合征:治疗36例,疗程8周。临床症状消失,水肿完全消退,尿常规正常,血浆蛋 白及胆固醇正常,肾功能检查尿素氮或非蛋白氮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及水肿基本消失,尿常规中尿蛋白定性微量,血浆蛋白及胆固醇接近正常,或1项正常另1项接近正常,肾功能明显好转为显效;临床症状及水肿减轻,蛋白尿减少,血液化验及肾功能均有改善为好转:结果:痊愈13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80.5%。(《湖南中医杂志》2004年第1期)

    方解

    方用山药益肾健脾,配以地黄、山茱萸、五味子培补真阴,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温补肾阳,更以赤石脂涩精止遗,泽泻、茯苓泄肾浊,利水湿,阴阳并补、补中有运,补而不滞。

    临床常用于肾虚阳衰之证,以头目眩晕、耳鸣腰酸、冷痹骨疼、舌质淡、脉虚软为辨证要点。尿血者,可加仙鹤草、旱莲草、三七等。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蛋白尿、血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老年痴呆等证属肾虚阳衰的病症。实验研究表明,无比山药丸具有减少蛋白尿、减少血尿、抗衰老、增抚记忆力等作用。

    方歌

    六味地黄去丹皮,五味赤脂苁蓉宜,菟丝牛膝巴戟仲,脾肾双亏气血益。

    摘录唐·《备急干金要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半夏(为末,姜汁搜作饼,焙干)3两,人参3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霍乱逆满,心下痞塞。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白蜜1匙,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 处方半夏30g 黄芩30g 干姜20g 人参20g 炙甘草20g 黄连6g 大枣10g 白酒700ml炮制1. 将上述7味药材一同捣碎用布包裹,浸于酒中;2. 5日后,加入凉开水500ml调匀,去渣装瓶备用。功能主治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主治......
  • 《御药院方》卷五:半夏利膈丸处方白术 人参 白茯苓(去皮)白矾(生)滑石 贝母各30克 天南星(生)45克 白附子(生)60克 半夏(汤洗)9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祛风化痰,益气健脾。主风痰郁甚,头疼目眩,咽膈......
  • 别名半夏丸处方半夏(去滑)1两,赤茯苓半两(去皮),白矾1分(枯),铅白霜半两。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实,恶心呕吐,头目昏晕,心忪背寒,臂痛涎嗽,胸膈不快。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生姜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四......
  • 处方半夏5两(熊州者,汤洗去滑,汁尽),干姜3两,吴茱萸2两,桂心1两,白术3两,细辛3两,柴胡3两,牡丹皮3两,大黄5两,芒硝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天行病。服生芦根等8味饮子饮之,诸状不歇,渐不下食,心腹结硬,不得手近,有时触着,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