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新加黄龙汤

    《温病条辨》卷二:新加黄龙汤处方

    细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参4.5克(另煎汁90毫升)生大黄9克 芒消3克 元参15克 麦冬(连心)15克 当归4.5克 海参(洗)2条 姜汁30毫升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泻热通便。治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气液两亏,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用法用量

    水1.6升,煮取600毫升。先用200毫升,冲参汁30毫升,姜汁10毫升,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三至四小时不便,再如前法服200毫升;候六小时不便,再服200毫升。如服200毫升,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余参或可加入。

    备注

    方中大黄、芒消急下燥热以存阴气;人参、当归补益气血;麦冬、生地、玄参、海参激阴养液;姜汁、大枣、甘草固护胃气,调和诸药;桔梗开宣肺气,通调胃肠。全方泻热通便与滋阴益气并行为治,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清·《温病条辨》:新加黄龙汤组成

    细生地黄五钱(15克)、生甘草二钱(6克)、人参一钱五分,另煎(4.5克)、生大黄三钱(9克)、芒硝一钱(3克)、玄参五钱(15克)、连心麦门冬五钱(15克)、当归一钱五分(4.5克)、海参二条、姜汁六匙。

    用法

    水煎,分3次冲参汤,姜汁送服,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候一二时不便,再服;一昼夜不便,更服;一服即得便,止后服。

    功效

    滋阴益气,泻结泄热。

    主治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症见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中风便秘、外眼炎症、重症急性胰腺炎、肝硬化腹水等病症。

    1.中风便秘:60例本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药后,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候一二小时不便,再服,口服或鼻饲,5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服用果导片。疗效判定标准(自拟):大便通畅,伴发症状消失,排便间隔正常为痊愈;大便易于排出,伴发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排便间隔基本正常为显效;大便较易于排出,伴发症状改善,排便问隔明显缩短为有效;治疗后大便仍未排除或排除困难,伴发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腹泻6例,停药后好转。(《中医药学报》2009年第5期)

    2.外眼炎症:用本方加减治疗西医不愈的重症麦粒肿、眶蜂窝组织炎、泪腺炎36例。疗效标准:结合临床经验拟定。临床红肿、疼痛症状消退,或经化脓后排出脓液而消退,且日后无任何后遗症为治愈;炎症范围明显缩小、局限,疼痛减轻或消失为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治疗结果:36例中治愈34例,好转2例,无无效者,总有效率100%。(《现代中医药》2005年第2期)

    3.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方法:48例患者均在发病72小时内手术,于术后第2日起空肠造瘘口注入本方加减方煎液。用药频率视大便情况调整.以每日2次大便为宜。对照组不采用中药治疗。疗效观察:胃肠功能恢复判断指标24小时胃肠减压管引流量低于200毫升,肠鸣音每分钟>3次,每日大便次数>2次。结果: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3.1±0.5日、住院时间23.5±2.6日、并发症发生率20.8%、治疗失败率4.2%,与对照组比较P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白术加倍、陈皮、半夏(制)、白茯苓各等分,甘草减半。功能主治湿痰泻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1盏半,煎服。摘录《医统》卷三十五引《辨疑》......
  • 处方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半斤;白术一斤。炮制上三味捣筛,蜜和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五饮酒癖;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饮,水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皆因饮酒冒寒,......
  • 处方白术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功能主治酒癖痰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3服,水1大杯,加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脏腑微动即安。摘录《百一》卷五......
  • 处方五倍子、地榆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脱肛。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1钱,米饮调下。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五......
  • 别名倍槐丸处方槐花6两,五倍子3两,五灵脂3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用法用量倍槐丸(《魏氏家藏》卷七)。摘录《洪氏集验方》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