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消渴方

    组成

    黄连末(6克)、天花粉末(10克)、人乳汁亦可用牛乳代替(30毫升)、藕汁(50毫升)、生地黄汁(50毫升)。

    用法

    后二味汁为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姜汁10毫升和蜂蜜5毫升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每日 3~4次。(原书无剂量,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

    功效

    清热生津,滋阴补血。

    主治

    消渴,口干引饮,消谷善饥,舌红苔燥,脉细弦。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又用于治疗尿崩症、干燥综合征、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等属津血受损者。

    1_糖尿病:本方加减治疗糖尿病100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30剂为1个疗程,以基本症状、空腹血糖、尿糖变化评定疗效。结果:痊愈30例,基本痊愈36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中国民间疗法》2001年第9期)

    2.尿崩症:本方加减治疗颅脑外伤引起的继发性尿崩症8例。以饮水、小便及其他主要症状变化评定疗效,3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7例,好转1例。其中1个疗程痊愈5例,2个疗程痊愈2例。(《河南中医》2003年第7期)

    方解

    本方以天花粉、黄连、生地黄分清三焦气分血分之热,合用诸汁以润燥生津、通利三焦,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消渴症。

    本方治消渴,“若胃火盛而能食易饥者,加生石膏、黄芩;小便频数,或如膏者,加五味子、知母、黄柏、玄参。若泄泻,先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服此药。”(《仁术便览》)阴虚津伤较重者,加天门冬、麦门冬、石斛;盗汗者,加地骨皮、胡黄连、牡蛎、浮小麦;咳血、吐血者,加侧柏叶、白及;若以烦渴引饮为主,多食易饥不甚者,可去黄连加瓜蒌。

    方歌

    消渴方中花粉连,藕汁地汁牛乳研,或加姜蜜为膏服,泻火生补血痊。

    摘录元·《丹溪心法》,明·《古今医统大全》名“四汁膏”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大槟榔4个,紫苏穗2钱半,生姜1斤(取自然汁)。制法上为细末,分作2服。功能主治奔豚气上至,心烦乱,不省人事,上至心下,从少腹起,上至咽喉,闷绝不能言语。用法用量水煎,和滓温服,1日2次。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
  • 处方干姜(炮)一两,巴豆(去皮.油.研)、大黄,各二两。炮制上件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心腹诸卒暴百病,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刀所刺,气急口噤。用法用量每服三圆,温水下,不拘时。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别名如圣散(《杂类名方》)。处方雄黄(研,生用)白矾(飞)藜芦(厚者,去皮用仁,生用)猪牙皂角(去皮、弦>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为末。功能主治主时气缠喉风,咽喉闭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每用少许,鼻内搐之,立见效。摘录《卫生宝......
  • 处方干姜(炮)4两,甘草(炙)4两,黄药子4两,板兰根4两,犀角(镑)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中暍垂死。用法用量每服1丸,热汤化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 《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施圆端效方》:备急散处方盆消120克 紫河车 青黛各15克 蒲黄30克 甘草60克 薄荷75克 僵蚕9克(炒)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入消研匀。功能主治主咽喉肿痛生疮,涎堵水米难下。用法用量每次1.5克,吹入咽喉中。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