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易黄汤

    《傅青主女科》:易黄汤处方

    山药30克(炒)芡实30克(炒)黄柏6克(盐水炒)车前子3克(酒炒)白果10枚(碎)

    功能主治

    治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清·《傅青主女科》:易黄汤组成

    山药(炒)30克、芡实(炒)30克、黄柏(盐水炒)3克、车前子(酒炒)3克、白果10枚。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止带。

    主治

    主治湿热蕴阻下焦引起的妇女带下黏稠色黄之症。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带下病、细菌性阴道炎、慢性盆腔炎、排卵期出血等病症。

    1.带下:易黄汤加减治疗湿热型带下48例,7日为1个疗程。结果:服药1~2个疗程,带下色黄或黄白相兼或黄赤相兼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者为治愈,共21例;黄带显著减少,或变白色为显效,共23例,总有效率为91.6%。(《甘肃中医》2003年第4期)

    2.细菌性阴道炎:以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对比。将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设为研究组,单纯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各60例,10日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研究组60例治疗后56例痊愈,4例无效。对照组60例治疗后20例有效,无效40例。(《买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年第11期)

    3.慢性盆腔炎:以易黄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将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易黄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青霉素、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14日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2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56.3%。(《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第12期)

    4.排卵期出血:以易黄汤加减治疗排卵期出血。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易黄汤;对照组30例,口服裸花紫珠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0%。(《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第8期)

    方解

    本方主治肾虚湿热带下证,临床应用以带下黏稠、色黄、苔薄黄、脉濡为辨证要点,临床如见带下量多,伴胸闷口腻、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濡略数之湿热较重者,可加茵陈、木通、猪苓、茯苓、椿根皮。

    方歌

    易黄汤中芡山药,黄柏白果车前子,湿热带下夹气虚,补气清热与利湿。

    摘录清·《傅青主女科》
更多中药材
  • 处方阿魏(研)半两,雄黄(研)半两,柳枝(取向东者1-7茎,每茎长1尺,锉,焙,捣为细末)、桃枝(取向东者1-7茎,每茎长1尺,锉,焙,捣为细末)、丹砂(研)1分。制法上再研为细末,用三家粽子角为丸,如梧桐子大,别研丹砂为衣。功能主治鬼疟经......
  • 《千金翼》卷二十一引《耆婆方》:阿魏雷丸散处方阿魏3分,紫雷丸3分,雄黄3分,紫石英3分,朱砂半两,滑石半两,石胆半两,丹砂半两,雚芦半两,白蔹半两,犀角半两,斑蝥(去足翅)40枚,芫青(去足翅)40枚,牛黄5分,紫铆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
  • 处方阿魏24克 广木香6克 槟榔12克制法研细末,糊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行气消积。气滞腹痛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3丸,日二次。因阿魏气臭难吃,可改用胶囊装,每服0.9克。摘录《蒲辅周医疗经验》......
  • 处方阿魏15克(酒煮)麝香3克 雄黄9克 野水红花子120克 神曲(炒)人参 白术(生)各30克 肉桂15克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肠覃,诸积,痞块。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荸荠3个去皮,捣烂和药,早晚各一服,用砂仁汤过口。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不二丸处方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去皮、尖,研)各70个 黄蜡40克 砒霜(研,入瓷罐内,以赤石脂固缝,盐泥固济,烧通赤,候冷取出)48克 白胶香(研细)12克 黄丹(炒)75克 乳香20克 朱砂(研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