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银翘散

    《温病条辨》卷一:银翘散处方

    连翘30克 银花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叶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

    制法

    上杵为散。

    药理作用

    银翘散的药理作用 《中医杂志》1986(3):59,1.解热:在大鼠实验性体温增高时,分别给予银翘散袋泡剂和片剂,动物体温得以下降,尤其以袋泡剂作用明显。2.抗炎:银翘散袋泡剂对不同原因所致之炎症均有显着性的抗炎作用,而片剂与煎剂对某些炎症作用甚弱或无作用。3.抗过敏:对天花粉所致大、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过敏性休克死亡率。4.促进免疫功能:在不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的情况下,袋泡剂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上述作用,无疑是临床应用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功能主治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现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

    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备注

    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轻宣,透泄散邪,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臣;桔梗、甘草以清热解毒而利咽喉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使。诸药相合,共成辛凉解肌,宣散风热,除烦利咽之功。

    按:本方制成丸剂,名“银翘解毒丸”。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温病条辨》:银翘散组成

    金银花一两(30克),连翘一两(30克),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竹叶四钱(12克),生甘草五钱(15克),荆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

    用法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亦可作丸剂或散剂服用。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

    本方证为温病初起,卫气被郁,肺失宣降所致。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温热毒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咽痛,邪热伤津,则口渴,邪在卫表,故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辛凉透散以散其表,清泄肺热以解其毒,宣降肺气以复其清肃。方中银花、连翘芳香清解,既轻宣透表,又清热解毒,重用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宣散,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豆豉、荆芥辛而微温,透邪外出,两药虽为辛温解表药,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伍在辛凉药中,可增强透表之力,共为臣药。桔梗宣肺止咳;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于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违辛凉之意;二是疏散风热与清热解毒相配,既外散风热,又解毒辟秽,从而构成清疏兼顾,以疏为主之剂。为“辛凉平剂”。

    临床应用

    1.

    用方要点

    :银翘散为一首“辛凉平剂”,是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应用

    :银翘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初起,以及乙脑、流脑、腮腺炎、咽炎、咽峡疱疹等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

    3.

    使用注意

    :方中多为轻清之品,故不宜久煎,用量不宜过大。

    功用鉴别

    桑菊饮与银翘散均能辛凉解表,为治温病初起的常用方。二方组成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桑菊饮以桑叶、菊花为君,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较强;适用于风温初起,表热较轻而咳嗽较重者,为“辛凉轻剂”;银翘散以银花、连翘为君,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较强,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表热较重者,为“辛凉平剂”。

    方歌

    辛凉解表银翘散,芥薄牛蒡竹叶甘,豆豉桔梗芦根入,上焦风热服之安。

    摘录《温病条辨》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猪腰子1个,五倍子(末)、轻粉。制法上用猪腰子1个,开作2片,去膜心,将五倍子末用轻粉纳入腰子内,同沙糖和面固济腰子缝,炭火上炙焦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胎风疮。用法用量清油调涂。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引《经验良方》......
  • 处方恶实子(炒)2两,神曲(炒)半两,虎杖花1两,山果子(和核)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疮疹倒靥黑色。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入荆芥7穗,紫草10根,煎至4分,去滓,温服。摘录《普济方》卷四○四......
  • 处方陈皮4钱,人参2钱,甘草4分。功能主治胃虚呃逆。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处方五倍子(烧存性)、乳香少许,降真香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用津液调少许,搽痔上。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 处方五倍子1两,白芷半两,石灰3两,堇泥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止血,生肉,排脓。主刀斧伤,恶疮。用法用量滴水为丸,作饼,晾干,刮下,掺。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五引《吴氏集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