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阳和汤

    《外科全生集》:阳和汤处方

    熟地黄30克 麻黄1.5克 鹿角胶9克 白芥子6克(炒,研)肉桂3克 生甘草3克 炮姜炭1.5克

    药理作用

    对结核菌的抑制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1(11):41,据对5例顽固结核病例的痰培养进行抑菌试验,证实本方确有抑制结核菌作用。但方中七种药物单用则无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功能主治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注意

    疮疡阳证、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均忌用。

    备注

    方中重用熟地大补营血为君;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温阳为臣;姜炭破阴和阳,肉桂温经通脉,白芥子消痰散结,麻黄调血脉,通腠理,均以为佐;生甘草解脓毒而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阳回阴消,血脉宣通,用于阴寒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四散,故名"阳和汤"。

    摘录《外科全生集》郑艺文方:阳和汤处方

    熟地黄30克,鹿角胶9克,上肉桂3克,甘草3克,炮姜1.5克,麻黄1.5克,白芥子6克。

    功能主治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阳虚血亏,阴寒内滞。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郑艺文方《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汤配方组成

    熟地黄一两(30克);白芥子炒,研,二钱(6克);鹿角胶三钱(9克);肉桂去皮,研粉,一钱(3克);麻黄五分(2克);姜炭五分(2克);生甘草一钱(3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或脱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痰核、瘰疬等属于阴证者。

    方解

    阳和汤证为阳虚血弱,寒凝痰滞,气血不畅,痹阻肌肉、筋骨、关节、经脉所致。营血虚弱,寒凝痰滞,气血不畅,故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并见全身虚寒证候;寒为阴邪,故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均为虚寒之象。治宜温阳补血以治其本,散寒通滞以疗其标。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阴血,填精益髓,此为“阴中求阳”之法,使阳气生化有充足的物质基础;配用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药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用肉桂、姜炭温阳散寒通血脉,以治其标,共为臣药。用少量麻黄,开腠理,以宣散体表之寒凝;用白芥子祛痰除湿,宣通气血,可除皮里膜外之痰,两药合用,既宣通气血,又令熟地黄、鹿角胶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全方,补阴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药与滋补药配伍,使寒湿得宣而不伤正,精血得充而不恋邪,用治阴疽,可化阴凝而布阳和,故名“阳和汤”。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阳和汤为治外科阴证之痈疽疮疡的著名方剂,以患部不红、不热、漫肿、酸痛、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阳和汤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等属血虚寒凝者。

    注意

    阳证疮疡忌用。

    方歌

    阳和熟地鹿角胶,白芥桂姜麻黄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阴疽疮疡服之消。

    摘录《外科证治全生集》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硫黄(光明者,研两复时,取末)11两,青盐4两半(研),阳起石(别研如粉)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牛膝(酒浸,切,焙)3两,楮实3两,桂(去粗皮)3两。制法将4味草药为末,与前3味研约同搅,再研匀,别取干姜6两(细末),煮生姜面......
  • 《婴童百问》卷十:保寿散处方白茯苓1两,新罗参1两,川雄黄1两,牙消1两,甘草(炙)1两,片脑少许,麝香少许,牛黄少许(无亦得)。制法上为细末,入锡合内收之。功能主治婴孩惊热、潮热、风热、虚热,头额温壮,白日夜间多啼,伤湿鼻流清涕,喉咽时时......
  • 处方羌活1分,藿香叶半两,全蝎1分(去毒),防风1分,天麻1分,川芎2钱,朱砂2钱(别研),独活2钱,人参2钱。制法上为末,入朱砂和匀,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功能主治镇心截风。主小儿心神不安,多惊夜啼。用法用量每服1粒,金钱薄荷汤化下。摘录......
  • 处方防风1两2钱,天麻1两2钱,天竺黄1两2钱,贝母1两2钱,桑叶1两2钱,胆南星1两,薄荷1两,茯苓1两,钩藤1两,橘红8钱,甘草8钱,桔梗8钱,僵蚕4钱,远志4钱,羌活6钱,活蝎20个(上共为细粉,兑入),琥珀8钱,犀角1钱,羚羊角1钱......
  • 《古今医鉴》卷十三:保幼化风丹处方南星1两,半夏1两,川乌1两,白附子1两(水洗净),郁金5钱。制法上为末,装入腊月黄牛胆内,阴干,百日取出,研为末。功能主治祛风痰,散惊热。主小儿惊风,四证八候。用法用量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