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胃癌的辨证论治与单方验方

    1、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窜至两胁,或嗳气、泛酸、呃逆、胸胁苦满,纳呆。舌质淡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气滞血瘀

    主症: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欲食,呕吐宿食,或如赤豆汁,或见柏油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3)脾胃气虚

    主症: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胃脘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吐后胃静,大便溏薄,久病则形体消瘦。舌质暗淡,舌体胖大可见齿痕,苔白或腐腻无根,脉沉细无力。

    治则:益气和胃,健脾消食。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4)痰气交阻

    主症:胸脘胀闷或心下痞满,吞咽不利甚则呕恶痰涎,口淡无味,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而厚,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5)胃阴不足

    主症:胃脘灼热隐痛,嘈杂不适,饥不欲食,口干喜冷饮,大便干。舌红而干,或见舌有裂纹,苔少或苔花剥,脉细数或虚数。

    治则:益胃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麦门冬汤合益胃汤加减。

    (6)脾胃虚寒

    主症:胃脘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谷不化,泛吐清水。肾阳虚则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畏寒倦卧,便溏浮肿,或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舌质暗淡,可见齿痕,苔白水滑或白腐,脉沉细或沉缓。

    治则:温中散寒,温肾助阳。

    方药:理中汤加减。

    (7)气血双亏

    主症: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自汗盗汗,或见低热,纳呆食少,胃脘可见肿块疼痛,或食后胃胀,或饮食不下,全身乏力,动则气短,形体消瘦。舌淡或舌质暗淡,或见瘀斑,脉虚或沉细。

    治则:气血双补,兼行气活血,或解毒化瘀。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2、单方验方

    (1)浙江三根汤:藤梨根、水杨梅根、虎杖根各30g。水煎服,日1剂,分2次口服。

    (2)干蟾皮0.5g,儿茶0.5g,延胡索0.3g,云南白药0.4g。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次,每次1.0g,一星期后每次量增至1.2g,两星期后增至1.4~1.5g,三星期为一疗程。服药时如有恶心呕吐,为中毒表现,应减少服药量,严重者停药。

    (3)胃癌粉:乌蛇、螃蟹、鹿角霜各60g。晒干,研细末,每次5g,每日3次。

    (4)八月札、铁树叶、白花蛇舌草各30g,蜂房、白术各9g,陈皮6g。浓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

    3、其他疗法

    (1) 针灸疗法:主穴选中脘、膈俞、胃俞、足三里;配穴选内关、脾俞、三阴交。

    (2) 饮食疗法:化疗期间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故可进调补脾胃和滋补肝肾之品,如黄精、山药、薏苡仁、枸杞子、首乌、大枣、生姜等药食两用之品,以及鸡蛋、瘦肉、动物骨髓、蜂王浆、人胎盘、当归生姜羊肉汤之类。放疗期间主要为热毒伤阴表现,可偏重进食梨汁。胃癌术后宜少食多餐,每餐进干食,少饮汤,可减少倾倒综合征发作次数和减轻发作程度。宜进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类食品。此综合征忌牛乳。

更多中药材
  • 症状:很多湿气重的人呢,都会有早起困倦,口臭,面容憔悴,舌边有齿痕,整个人每天都是浑浑噩噩地失去了活力,所以祛湿成了头等大事。那么如何祛湿呢?第一,饮食调节,我们可以吃一些利水化湿,健脾益胃的食物,像是山药,薏米,红豆,冬瓜啊等等都是可以的......
  • 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其中有一类就是椎动脉型颈椎病,那么它的症状就是一个头晕,经常我们说这种小关节紊乱,导致我们颈椎破坏之后,那么它就会出现椎动脉的供血这种不够,过性的痉挛,导致一过性缺血系列症状。这个很多病人到恐惧,脖子不太敢动,越不动越加了......
  • 膝关节炎的治疗呢,我们提出了一个三联疗法,传统上我们认为【三分治七分养】,现在我们发现其实更多的这个运动才是核心要素。我们改一个字,【三分治七分练】,这个一字之差含义不一样了,特别突出这种运动的这种效果,特别是我们说臀腿,大腿前面后面,里侧......
  • 身体湿气重,常用的健脾祛湿六味药分享给大家。1.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除胀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3.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4.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散寒的功效。5.厚朴:具有温......
  • 很多人质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大家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其实在很多中医古籍中都已经有记载。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呢,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早期的表现呢,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常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