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便溏稀,次数比较多,还不成型,严重的,叫完谷不化,就是在这个粪便里,还能看到食物的原貌,甚至说有些人可能吃这个玉米,可能会不消化。脾气特别重的人,菜叶也不消化。那么这种脾虚,它是一种虚弱的状态,没有实际的病邪,叫纯虚,纯虚无邪就是一种虚弱的状态。就好像这个人没吃饱,啥都不想干,没有劲儿。但是,没有其他的病,但是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再给这个特别虚弱的人100斤大米,让他扛着走,他就扛不走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当我们体内的水湿之气多的时候,那么这个病人就会出现舌苔厚腻。那么中医大夫是怎么判断你这个湿气重不重呢?主要一点就是看舌苔,脾虚没有湿的时候,他的舌苔是薄白的,就是胎是薄的,湿气重的时候,苔就变厚了,会出现肢体沉重,就好像有十斤, 二十斤水平均分布在体内,你虽然没有明显的肿,但是这个水湿在体内,它还是会影响你的体力,会觉得肢体沉重,有的病人,会觉得头重如裹,头也发沉,像缠了个绷带或者戴着一个帽子似的,那湿气多的时候,就会体现出出油多,特别有一些痰湿比较重的患者,中间男性平时这个应酬比较多,经常喝酒,他就会说,“最近我觉得我这个头面呢,这个特别能出油”,甚至,有一些病人出现脂溢性脱发,湿气再重的时候,就会下注到胃肠,到肠道,引起肠道的湿滞,引起大便粘滞。所以,我在给患者开方的时候,也会通过这几个情况来判断这个患者的湿气到底重到什么程度。然后给予相应的药物。但总的来说。脾湿会影响脾虚,脾虚反过来也会造成脾湿。但是我们在平时用药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湿气重的时候,一味的补脾益气,这个效果是不好,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要化湿,要祛湿,这样通过精细的辨证才能把这个脾胃健运得好,把湿气祛除得清。

更多中药材
  • 脾胃护理。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主要运输水液。水分的产生不仅与脾胃密切相关,而且最容易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因此,风湿病患者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脾胃,平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嗜酒、吃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尤其是贪凉喜冷。......
  •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
  •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