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予高度重视。根据临床表现,其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本病来势凶猛,病情急重,随时可出现亡阴、亡阳之“脱证”,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和劳倦过度有关。胃热内盛,火伤胃络,或忧思恼怒,肝火横逆犯胃,灼伤胃络而吐血,损伤肠络而为便血。或禀赋不足,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而发生本病。另外呕血、便血不止,气随血脱可致亡阴、亡阳之“脱证”。

    辨证分型

    胃中积热证:吐血紫暗甚则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黑如漆,口干喜冷饮,胃脘胀闷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主要药物:大黄、当归、白芍、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甘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热伤胃阴,加麦门冬、石斛、天花粉。

    肝火犯胃证: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苦目赤,胸胁胀痛,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泄肝清胃,降逆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药物: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通草、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可加白茅根、茜草、旱莲草加强止血;吞酸者加乌贼骨、贝母。

    脾不统血证:吐血暗淡,大便漆黑稀溏,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及、仙鹤草、乌贼骨、阿胶。脾胃虚寒者加熟附片、炮姜,或改用柏叶汤;出血量多者,可加地榆炭、侧柏叶、血余炭。

    气随血脱证:吐血量大,大便溏黑甚则紫暗,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眩晕心悸,烦躁口干,神志恍惚,甚或昏迷。舌淡红,脉细数无力或脉微细。

    [治法]益气摄血,回阳固脱。

    [方药]独参汤或四味回阳饮加减。主要药物:人参、制附子、炙甘草、炮姜。

    经验方

    1.朱良春方

    [功效]回阳止血。

    [药物组成]制附子9克,红人参10克,生白术10克,炮姜炭10克,炙甘草8克,灶心黄土(包煎)60克,三七粉(分吞)5克,乌梅20克,阿胶15克。

    [用法]水煎两次,取汁约300毫升,熔入阿胶,待药液微温少少服之。

    [主治]气随血脱证。

    2.胃血宁I号、胃血宁II号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药物组成]胃血宁I号:紫珠叶粉2克,白及粉3克,乌贼骨粉5克,生大黄粉1.5克,混合装入塑料袋内,封口。胃血宁II号:血余炭粉2克,紫珠叶粉2克,白及粉3克,乌贼骨粉5克,生大黄粉1.5克,混合装入塑料袋内,封口。

    [用法]每次一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主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胃中积热证:取上脘、内庭,针用泻法:肝火犯胃证:取不容、劳宫、梁丘、太冲、地五会,针用泻法;脾胃虚弱证:取中脘、脾俞、足三里、隐白,针用补法加灸。

    2.穴位贴敷法

    (1)栀子1克,郁金6克,白芷6克,大黄15克,共为细末,韭菜汁调成糊状,敷于膻中、上星、上脘三穴,药干另换新药。适于热盛伤络型。

    (2)白芷、炒栀子各适量,水煎,布包药渣趁热敷胸口,适于热盛伤络型。

    (3)紫珠草、地稔根各150克,水煎,浓缩500毫升(可按此比例制取药液),用时先取300毫升,用胃管注入胃内,左右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胃各部充分接触,然后抽出。另取200毫升注入胃内保留。

    (4)吴茱萸末适量,醋调敷于涌泉穴。

    3.敷脐疗法

    (1)大黄30克研细末,加米醋适量调成膏状敷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3~5次为一疗程。适于胃热壅盛型。

    (2)大黄、栀子各20克,研细末,米醋适量,用法同上。适于肝火犯胃型。

    (3)鲜小蓟、鲜旱莲草各适量,捣烂取汁,大蒜一枚捣如泥,与西瓜霜15克和匀成膏状,敷于脐窝及双侧涌泉穴,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适于吐血不止者。

    4.中成药

    (1)云南白药:功能化痰止血,活血止痛。:每次一克,吞服,每日4次。

    (2)参三七粉:3克,口服,每日3次。用于各种部位出血。

    (3)大黄粉:3克,口服,每日3次。用于各种部位出血。

    (4)白及散:6克,口服,每日2~3次。用于吐血、便血、肺伤咯血、金疮出血等。

    (5)乌芍散:6克,口服,每日2~3次。用于消化道出血。

    (6)十灰散:3~6克,口服,每日2~3次。用于血溢妄行出血。

    5.中药针剂

    (1)生脉注射液:功能益气回阳养阴。每次20~40毫升,用5%~10%葡萄糖稀释静脉滴注。

    (2)参附注射液:功能益气回阳固脱。20~10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

    6.其他疗法

    内镜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云南白药、参三七粉、白及粉、复方五倍子液等药物局部止血。

    预防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上消化道疾病的并发症,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预防十分关键。要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定时,不酗酒和进食粗糙食物。忌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如降低门脉高压、抗溃疡治疗等。(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

更多中药材
  • 近期多地疫情高发,很多人呢都在家居家隔离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这个有些人就开始睡眠逐渐不规律了,白天睡,晚上呢熬夜,要么追剧,要么打游戏,有些朋友问我呢,这算不算熬夜啊,这个睡眠时间也够啊,我也没有整天都不睡,我要告诉大家,这也是熬夜的一种。......
  • 今天我就分别给大家讲一讲,每个人他的病因不同,体质不同。第一种是湿热性出汗,这个患者体内湿气比较重,加上蕴久生热,这个热邪蒸腾这个湿气到达面部产生了出汗,那这样的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因为湿气比较重,可能总感觉头面部或者这个头发上湿湿乎乎......
  • 有些病人他会反反复复迁延不愈,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好几年。所以今天跟大家说一说这个病,西医通常会把它认为是维生素缺乏,但是很多患者我也问到了,就是补充了很多维生素,多种维生素B,族维C啊,都吃了很长时间,但是仍不见好转,病人才来寻求中医治疗。......
  • 女性进入更年期呢,由于基础水平的下降,从中医角度讲由于肾气,肾阴肾阳的水平的降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首先就是心烦易怒,这些患者会表现出来非常心烦,容易生气,一点小事儿啊就容易发火,看自己的老公,看自己孩子,越看越不顺眼,总想挑毛病。另外呢,......
  • 荨麻疹常见的症状主要就是风团和瘙痒,所说的风团是什么呢?是这个皮肤啊,成片的凸起,这个摸的时候会明显感到这个皮肤局部出现了凸起,甚至是很厚的一层,伴随着瘙痒哪儿痒,一挠出现成片的风团,非常痒,甚至痒的这个睡不着觉,痒的钻心。荨麻疹这个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