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

    《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而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痞也;无胀而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也;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剂不可,此而错用,多致误人。”笔者临证采用“六味回阳饮”加味治疗虚痞,取得了显著疗效。

    赵某,男,63岁。2011年3月7日初诊。病人患有慢性泄泻3年,近半个月感受寒凉,症状加重,大便稀溏,带有少许黏液便,一日10余次,腹中胀满不舒,四肢发凉,腰膝酸软,曾经口服中药理中汤加黄连、木香,服用3剂后,病情加重,出现恶心、呕吐数次,全身疲乏无力,遍身汗自出,口渴,发则暴利。刻下吐利,肢厥,恶寒。舌淡红,苔薄白,脉微。诊断:虚痞,证属脾阳虚衰,命门不暖,阴阳将脱,治以扶阳复阴,阴阳同救,方用张景岳“六味回阳饮”加减:人参12克,制附子9克(先煎),炙甘草6克,干姜9克,熟地10克,白术12克,生黄芪20克,茯苓12克,乌药9克。4剂,水煎服。头2剂,每剂分3次服。二剂后,吐利止,手足温,汗敛,精神好转,自觉周身有力。原方服至7剂获愈。

    按:脾虚不运而痞塞不开之虚痞证型临床极多,不得因其不食,妄用消耗而致胃气日损,变证百出,治宜温补。此案脾肾兼寒,命门不暖,则中焦不化,便溏、畏寒,腹胀不舒。恶寒,脉微而利,阳虚阴盛也。吐利频作,阴津大量外泄,亡阳脱液,证候凶险,故以四逆汤回阳固脱,加人参益气生津。

    “六味回阳饮”是由《伤寒论》四逆汤加人参演化而来,其功能回阳复阴,主治阴阳将脱之候。方中四逆汤回阳救逆,人参既补阴又补阳,人参与附子同用,温肾回阳,益气固脱。熟地滋肾水,补益真阴。因泄泻减当归,加茯苓利水渗湿止泄泻。白术健脾益气;乌药行气散寒止痛;生黄芪益气固表止泻。阳回阴复,则阴阳欲脱可救,病人转安,症除而愈。

更多中药材
  • 我们都知道啊,肥胖是对健康有危害的,比如说这个体脂率过高,这个体内的脂肪含量过多,会引起什么?高血压,引起胰岛素抵抗,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如果体重过瘦的话会导致什么呢?一样不是非常健康。这样的偏瘦的老年人呢,这个脂肪含量比较少,甚至呢肌肉含量......
  • 这个病人呢,是一个45岁一个男性,是自己做生意啊,平时呢,应酬啊,酒局也比较多,他在这个公司例行体检的时候呢,发现重度脂肪肝,然后呢,血脂特别高,我看到他一个月之前的那个体检报告了,胆固醇是7.8,甘油三酯超过了12,他自己都说了,当时抽完......
  • 这个出汗的类型啊,有很多,中医把它分为自汗,盗汗,那还有一部分病人呢?是自汗当中的一种,是以上半身出汗为主,特别是在稍微活动之后啊,或者是吃饭之后啊,或者是喝点水,马上就出现上半身出汗,以头面或者头颈部为主。那这样的病人呢,我们就要认真的分......
  • 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过度的追求这些养生或者是健康,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或者以全素为主,甚至连蛋奶都不吃,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个别老年人甚至因为控制这些饮食造成了营养不良,甚至是严重的贫血,是在临床上都发生过,这就得不偿失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
  • 大家好,大家呢都对三伏贴呢有所了解,它的完整叫法呢,应该叫做伏九贴敷法,就是在三九和三伏进行穴位的贴服,利用药物渗透的原理,刺激穴位来达到振奋阳气,祛病防病的效果。那适合哪些人群呢?伏九贴服呢,适合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