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详医嘱 服法当——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符合“秋冬养阴”的要旨,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以治疗为主的调治膏方可视病情需要,根据不同时令特点随季节处方,遵医嘱服用。

    服膏时间 服用膏方的具体时间有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等几种。以滋补强身为主的膏方应空腹服用,正如《本草经》曰:“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如果患者空腹服肠胃有不适感,可以在半空腹时服;有胃肠道疾病或脾胃功能欠佳以及病在下焦者,宜在饭前1小时服;有心、肺等疾病以及病在上焦者,宜在饭后15~30分钟服;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在睡前120~180分钟服。有特殊治疗效果的膏方应遵医嘱服用。

    服膏方法 服膏方法可分为冲服、调服、噙化三种。冲服,即取适量药膏,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入,搅匀使之溶化后服下,若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巴戟肉等滋腻药较多,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药膏黏稠较难烊化,应该用开水炖烊后再服,也可将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调服,可在膏方加黄酒或水,用碗、杯隔水炖热,调匀后服下,或将胶剂如阿胶、鹿角胶等研细末,用适当的汤药或黄酒等,隔水炖热,调好和匀服下;噙化,亦称“含化”,将药膏含在口中,慢慢下咽,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服膏剂量 膏方服药的剂量,应根据膏方的性质、疾病的轻重以及病人体质等情况而定。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汤匙1匙为准(约合15~20毫升)。膏方药物分峻烈缓和的不同。性质平和的膏方,用量可稍大;凡峻烈药,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轻病、慢性病,膏方剂量不必过重;重病、急性病,膏方用量可适当增加。因为病轻药重,药力太过,易碍气机;病重药轻,药力不足以奏效。患者体质的强弱,性别的不同,在膏方剂量上也应有差别。老年人的膏方用药量应小于壮年;体质强的膏方用量,可重于体质弱的病人;妇女膏方用药量,一般应小于男子,而且妇女在经期、孕期及产后,又应小于平时,但主要仍须从病情等各方面作全面考虑。膏方的服用时间较长,其用法需要医生指导。

    服膏禁忌 服用膏方时要忌口,“忌口”是指根据病情及治疗需要,要求患者在服药期间忌食某种食物,以预防某些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医者应该熟练掌握服用膏方的“忌口”问题。如服人参膏时忌服萝卜;膏方不易用水冲饮;哮喘病人宜忌虾蟹腥味;阳虚便溏畏寒,忌吃生冷食物;阴虚便秘,潮热,忌辛辣刺激性食品;感冒发烧伤食,腹泻等应暂时停服,以免“闭门留寇”。

    除以上较普遍的“忌口”外,因每料膏方的具体药物组成不同,故而有不同要求的“忌口”,临证处方时应详问细究膏方药物是否与所服其他中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具体应遵医嘱执行。妇女在妊娠期间,用药应注意妊娠禁忌。另外中医非常重视人的体质,不同的体质对药物的反应也会不同,不同的体质忌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膏方应遵医嘱服用。

更多中药材
  •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
  • 知百地黄丸呢,出自于清代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之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经常呢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的遗精,早泄,不育症等,这些疾病会表现为潮热,颧红,口干,烦躁以及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的人群。......
  •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
  •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丸是办公室人群的常备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过度的用脑和经常熬夜,很多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懒言啊,甚至于肛门下坠啊这些症状,这是中气耗伤的表现。而补中益气丸当中的白术、柴胡、人参、黄芪等这些药呢,可以益气......
  • 很多人特别是男性啊,经常大便不成形,尤其是在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喝酒之后,症状会更严重,很多人第一反应呢是用止泻的药物,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有这种症状大多和肠道的慢性炎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等这些疾病有关系,所以说不能只是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