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精工艺 细制作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4)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进而降低膏方的疗效。因此在制作膏方时应严格遵照以下工艺,做到循序渐进。

    依料分类,确定工艺 根据医生的处方,精选道地药材,按饮片、细料药、胶、糖、辅料的不同逐一分类,严格根据各物料的不同分类处理,制定加工提取工艺,严格操作以确保药效利用度的最大化。如人参、海马、海龙、鹿茸片等珍贵细料药须单用小锅另煎3次,最后压榨取汁,合并煎汁、过滤,适当浓缩,待收膏时再直接兑入浓缩的药液中。

    充分浸泡,选好煮器 为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析出,并保护药效成分不被破坏,对此环节工艺有严格要求:对中药饮片要用清水浸泡24小时;煎煮的容器采用铜质特制的圆底敞口锅,这是因为铜质锅传热快,水分易于蒸发,且所煎煮、熬炼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易与铜质锅发生化学反应;对药料严格“三煎”,以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析出,并将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

    充分煎煮,保证药效 先用武火煎,煎到沸腾,再改用文火,一边煎一边搅拌去除表面泡沫。煮3~6小时,滤出药液,药渣加冷水再煎。这样反复3次,合并药液。一定要确保煎满“三汁”。煎“三汁”的目的:第一汁是为了让药材充分浸泡,第二汁是为了把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来,第三汁是为了让药材有效成分彻底析出。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

    滴水成珠,浓缩收膏 煎完“三汁”后,静置沉淀,彻底析出有效成分,再用100目筛过滤3次,尽量减少药液中的杂质。煎出的药液放到文火上煎煮蒸发浓缩,使它逐渐形成稠膏状。最好用密闭煎药浓缩机提取浓缩,以减少有效成分挥发。如果用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要另外研成细粉或用文火熬成浓汁,在收膏时调入。必须掌握收膏的最佳火候,有两个直观的判断依据:①“滴水成珠”:拿筷子沾些膏胶,滴入冷水中,不分散溶化,在水中仍保持圆珠状;②“翻云头”:正在加热的膏体呈“蜂窝状”的沸腾状态。

    膏方的全部制作过程涉及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工序。“膏滋药”应作为特殊的“药品”对待,其制作必须由有相关资质的中药师操作,在符合有关生产、加工要求和条件,且能开展质控的医疗机构进行依法熬制。至少应该在有制剂许可证的机构并有监控和良好机制的单位进行配制、加工,以确保膏滋药的质量、有效药物成分的确切含量。在加工膏滋药时要尽可能改良和推广使用科学、安全、卫生、方便的包装设备与容器。

更多中药材
  • 首先对于补益类中药,最好是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通肠润便的药可以空腹服用,有利于清除肠胃的积滞。而对于消化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最好是饭后服用,因为这个时候胃中存在较多的食物,药物和食物混合可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其实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
  •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
  •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
  • 因为我们中医治病讲究六经辩证,对某些经络有问题的疾病,我们可以使一些引经药物,使得这个药物达到我们针对的经络效果更好一点。一般的老中医开化药药引,大枣啊,生姜,还有葱白。这个生姜呢,主要是一个可以佐治我们的方子中的寒凉的药物啊。大枣呢,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