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痹证案 杨牧祥验案选析(8)

    于文涛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史奎竹 河北省新乐市中医院

    付某,女,2008年10月9日初诊。间断性四肢酸痛麻木3年,加重3天。患者3年前因受寒出现四肢酸痛麻木,伴头项、肩背、肢体僵硬不舒,腰膝酸冷,下肢无力,遇寒加重,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涩。颈椎CT:颈椎2~7曲度变直,5~6椎间盘突出。腰椎CT:腰椎2~4骨质增生。中医诊断为痹证,证属肝肾亏虚,寒湿痹阻。治法:补益肝肾,祛寒胜湿,通络止痛。自拟秦防饮加减:防风10克,秦艽10克,桂枝10克,细辛3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独活10克,桑寄生30克,川断10克,杜仲10克,怀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络石藤15克,海风藤15克,青风藤15克,威灵仙10克。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14剂。嘱患肢注意保暖,避风寒。

    10月23日二诊:四肢麻木疼痛明显减轻,周身仍觉僵硬不舒,舌淡红而暗,苔薄白,脉沉细略涩。上方加木瓜10克,丝瓜络6克,继服14剂,煎服法同前。

    11月7日三诊:四肢麻木疼痛,头项、肩背、腰部僵硬不舒明显缓解,偶有上肢麻木,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减木瓜、丝瓜络,加嫩桑枝15克,继服14剂,煎服法同前。

    11月21日四诊:患者诸症消失,肢体活动自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随访半年余,未见复发。

    按:《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指出痹证的发生主要由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但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痹证的形成多以正气虚衰为内因,风寒湿邪为外因。本例患者年高体弱,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外袭,经脉气血不畅,故见肢体酸痛麻木,周身僵硬不舒;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肾亏虚,故见腰膝酸软无力;风寒为患,故遇寒加重;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涩为寒湿痹阻经脉,气血不畅之象。

    本例患者以肝肾亏虚为本,寒湿痹阻为标,故治疗当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以补益肝肾,祛寒胜湿,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方中防风、秦艽、独活、威灵仙祛风除湿,活络通痹为主药;桑寄生、川断、杜仲、怀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活血通络;佐以桂枝、细辛以温经散寒,祛风止痛,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青风藤,四藤合用,舒筋活络,通络止痛。全方以辛温散之,甘温补之,使肝肾强,气血足,风湿除,筋骨壮而痹痛自愈。

    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青风藤,为杨牧祥老师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组药。《本草便读》认为:“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杨牧祥老师认为,藤类中药多可入络,具有疏风通络的功效,四者配伍使用,可加强舒筋活络,通络止痛的作用,在中医络病尤其在风湿痹证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风湿痹痛,经络闭阻之证。杨牧祥老师运用四药的常用量为15~30克。

更多中药材
  • 甜菊是一般人所熟悉的甘味料,也是南美洲巴拉圭与巴西交界处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甜菊的叶子含有名叫“甜菊素”的甜味物质,精制的甜菊素是无色无味的结晶,有砂糖200倍的甜味。糖尿病人能饮甜菊叶茶吗甜菊叶茶味甘性凉,归经肝、脾,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
  • 银耳在很多消费者的眼中觉得是一种食材而已,但其实银耳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银耳的医用价值有什么?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
  • 艾条是我们中医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中药材,这种药材在具体的使用过程当中,以熏艾和艾灸两种方式为主。艾条的作用主要是温筋通络,对于一些风湿关节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艾条的功效根据其质量会有所差异,越是放置时间长的艾条渗透能力越强,其治病效果......
  • 肉桂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十分常见的一种植物的干燥之后的树皮,它的气味是浓烈的香气,所以它可以作为调料出现在食物当中,除此之外,它还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药材,中医上面说,肉桂可以补温肾阳,还可以填精补血,同时对于一些人体内因为阴盛阳......
  • 很多人对你艾灸的具体功效已经非常的熟悉,甚至以为艾灸不会导致任何副作用。这种想法不正确,艾灸也是有副作用的,比如说可导致皮肤起泡,甚至导致皮肤化脓。如果是起的小泡泡,大多数人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起泡非常的普遍,非常的严重,则需要重视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