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邪非“皆从正来”——与曹东义先生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2011年5月30日曹东义在《中国中医药报》刊登“邪从正来,攻为复正”一文(以下简称“曹文”)中提出,“无论是外来的,还是内生的邪气,都是由正气转化而来。比如‘六淫之邪’,是从‘六气’转化而来”。笔者认为此说有失偏颇,曹文所谓“非时失位即为邪”,仅是作为致病因素——邪气来源之一,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关于人的治病因素——邪气的分类认识已逐步深化。比如明代大家吴有性根据当时疫病流行及其诊治实践所作的《温疫论》,就不同意王叔和所谓“非时之气”可以导致温疫的论点。他认为四时气候,即使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异常能引起疾病,也无非是一般外感、伤风、伤暑之类而已,不足以造成疫病流行。惟天地间另有一种厉气,亦名戾气:“此气之来,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并且以“守古法不合今病”的先进思想,另创了如“达原”、“三消”等新型的治疗方法。当时他虽然还不知病原微生物,但将其与“非时之气”相鉴别,也实为中医学之一大进步。

    曹文说,“邪是一个与正相对而言的名词,邪都是因为‘不正’而产生的。《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席不正不食’;《左传·隐公十一年》说:‘政以治民,刑以正邪’,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笔者认为,正与邪在中医学中是一个特定概念,“正”主要指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谐平衡的维护机制,相对而言,“邪”就是导致失和或失衡的破坏因素。而《论语》所言“名不正”,未必是说明有了“邪气”,“席不正”也与“邪气”无关。《左传》所谓“政以治民,刑以正邪”里的“正”与“治”都是动词而不是名词,“邪”则属于罪恶。此话与中医说的“正”和“邪”也相去甚远。

更多中药材
  • 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剥壳食用,亦可熬粥食。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1、补脾益气菱角生食有清暑解热作用,熟食则有益气健脾功效。2、抗癌菱角还......
  •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每年总人口的10%到30%的人患病,患者主要为20岁到40岁年龄组。打喷嚏、流涕、鼻堵、这是都是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过敏性鼻炎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不小的伤害,对患者的生活也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过敏性鼻炎是怎样形成......
  • 睡觉打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在男性患者中更多见。虽然很多人堆打鼾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确实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不仅会影响别人,还可能危害自身的健康。那么打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要怎样才能缓解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经常打鼾是什么原......
  • 湿气又被称为湿毒,体内湿气太重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对我们的生活、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湿气重的人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不肠、关节酸痛等症状。既然湿气对我们的身体危害这么大,那么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湿气的产生分为外湿和内湿湿气......
  • 咽喉炎主要是由于需要长期说话、唱歌、以及在饮食上特别不规律的人群比较容易患上的一种疾病。咽喉炎患者会感觉到咽喉部位发热、红肿甚至是疼痛,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于精神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患上咽喉炎应该怎么办,下面小至就来跟大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