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产后缺乳中医诊疗技术

    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或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者,称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3天或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中医称之为“产后缺乳”、“产后乳汁不行”等。

    辨证论治

    主要治疗原则是调补气血,通络下乳。

    1.气血虚弱

    [证候]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头晕;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加减。

    主要药物:人参、黄芪、当归、麦冬、通草、桔梗、猪蹄。食少便溏、腹胀者,加炒白术、陈皮、扁豆;头晕心悸者,加阿胶、白芍、首乌。

    2.肝郁气滞

    [证候]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稠,乳房胀硬或疼痛,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或黯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

    主要药物: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柴胡、青皮、天花粉、漏芦、通草、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若有乳房胀痛明显,加橘络、丝瓜络、路路通;乳房胀痛微热、心烦口苦者,加蒲公英、全瓜蒌、刺蒺藜、夏枯草。

    中成药

    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产后气血虚弱型。

    增乳保育膏:每次25毫升,每日3次,饭后开水冲服。适用于产后血虚而致缺乳。

    补血生乳颗粒:每次4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适用于气血亏虚之产后缺乳。

    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产后肝郁气滞型。

    乳泉颗粒:每次4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适用于产后乳少乳汁不畅。

    生乳糖浆:每次4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肝郁气滞之产后乳汁不行,乳少不畅。

    经验方

    1.袭笑梅通乳方

    [药物组成]当归12克,鹿角霜(先煎)9克,穿山甲片(先煎)10克,王不留行、天花粉各9克,通草1.5克。

    [适应证]肾虚瘀阻之缺乳。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

    2.补气通乳饮

    [药物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党参24克,麦冬、生地黄各12克,白通草6克,桔梗、王不留行各10克,生菜子3克,猪蹄两只。

    [适应证]气血两虚之缺乳。

    [用法用量]先以猪蹄煎汤,取此汤煎上述诸药服用,每日一剂。

    3.调肝通乳汤

    [药物组成]柴胡6克,杭芍药9克,当归9克,王不留行9克,僵蚕6克,漏芦9克,鹿角霜9克,芝麻9克。猪蹄汤煎服,此方一般3剂可收全功。用鲜蒲公英捣烂敷乳房上,则效果更佳。

    [适应证]精神刺激而致情志失调、肝郁气滞导致的缺乳。症见乳房胀满而痛,乳汁不行而身热,胸胁胀满,口苦厌食。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4.通乳汤

    [药物组成]党参15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通草7克,丝瓜络10克,路路通7克,知母10克。用猪蹄汤代水浸泡1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两次。每日一剂,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均匀,早晚各服用一次。肝气郁滞者可加柴胡、青皮7克,白芍10克。

    [适应证]主治脾胃衰弱、气血不足证。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日一剂。

    适宜技术

    1.针灸

    (1)体针

    主穴:选膻中、乳根、少泽。

    配穴:若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膈俞;肝气郁结者,加太冲、合谷、内关、肝俞。针法为膻中、乳根平刺,针尖向乳头刺入1~1.5寸,以乳房部有胀感为宜,施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少泽穴平刺。气血虚弱者,所加诸穴均用补法,可加艾灸;肝气郁结者,所加诸穴均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7~10天为一疗程。

    (2)灸法

    取穴膻中、乳根。操作: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每日两次。7~10天为一疗程。

    (3)梅花针

    取穴肺俞至三焦俞、天宗、乳房周围、膻中。操作时根据证候虚实,分别给予轻、重叩刺,每次10分钟,每日一次。

    (4)耳穴贴压

    取穴:胸、乳、内分泌、交感、神门、皮质下、脑、肝、脾、胃。上述耳穴辨证伍用,每次双侧各选取3~5个穴位,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于哺乳前30分钟按压一次,每次约5分钟,每日按压5~6次。

    (5)耳针

    取穴:同上述“耳穴贴压”。上述耳穴辨证伍用,每次双侧各选取3~5个穴位。选用26~28号0.5~1寸毫针,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施先泻后补手法,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出针后用乙醇棉球按压针孔。每日治疗一次。

    2.穴位注射法

    主穴:膻中、乳根。

    配穴:肝俞、脾俞、液门、期门、足三里、三阴交。

    药物: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或胎盘组织液。方法:每次选用主穴及1~3个配穴,上述注射液各选一种(亦可将当归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使用),于注射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穴各注入一毫升药液。每日一次,一般3~5次为一疗程。

    3.推拿按摩

    虚证:取膻中、中堂、步廊、乳中、膺窗、神藏、胸乡等穴及乳房。用拇指、四指揉,双手扭揉及拇指按摩等手法,顺着经络方向施行。

    实证:取食窦、膻中、灵墟、库房、乳中、乳根、中府、天池、极泉及乳房等。用拇指推压、四指揉压、双手扭揉中指点压等手法,逆着经络方向稍用力施行。每日一次,每次一分钟。

    4.走罐法

    嘱病人脱去上衣,骑在椅子上,两手交叉放在椅把上,下颌压住上肢,头尽量向下低,两腿向前伸。从颈后脊椎两边,由内向外排着拔罐,每罐向下走至腰部,连走3~4遍。再用中型罐于下肢足三里穴拔罐,向下顺着足阳明经的循行至内踝。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一般3~5日可见效。

    5.淋洗法

    (1)炒麦芽12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数沸,洗双侧乳房20分钟,复用木梳由周围向乳头梳理数遍。适宜乳汁少或不通。

    (2)淘米水一盆,煮沸后待温后用。将乳头放在温热的淘米水内浸泡片刻,旋以手慢慢揉洗,如发现乳头中有白丝,可将其扯出,并挤出淡黄色液体少许,乳汁即可畅通。适用于乳汁少而不通。

    (3)三棱15克,置于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洗乳房处,每日3~8次。连续洗数日,以乳出为度。本方有通气血之功,适用于少乳及乳汁不通。

    6.熏洗法

    橘叶、葱白适量,煎汤熏洗双乳,每日一次。洗后用手掌来回轻揉乳房。

    7.药液热敷法

    鲜蓖麻叶200克,加水适量,煎约50~60分钟,取药汁热敷于乳房上。

    8,敷贴法

    乳房结块胀痛者:用仙人掌(剪去刺)切薄片贴敷局部,或生马铃薯捣烂成糊状外敷患处,干则调换,不可中断,1~2日可消肿痛;局部用金黄膏外敷,每日一次;局部用蒲公英捣烂外敷,每日两次;金银花根30克,通草20克,当归6克,芙蓉花叶60克,将上药捣烂,敷贴于乳房胀痛部位,每日两次,3天为一疗程。

    9.饮食疗法

    (1)猪蹄通草粥:猪蹄两只,通草5克,漏芦15克,大米100克。将猪蹄洗净切块,通草、漏芦煎汤代水,与猪蹄、大米煲粥,粥成加葱白两根、油盐少许调味,分次服食。本方具有疏肝理气、通乳之功,适用于肝气郁滞型产后缺乳。

    (2)黄芪通草鸡:炙黄芪50克,通草10克,母鸡一只。将净膛鸡切块,再将黄芪、通草洗净放入,撒上细盐,淋人黄酒一匙,旺火隔水蒸3~4小时,空腹吃。有补气养血、健脾和胃、通乳利尿之功,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者,食之甚佳。

    (3)赤小豆饮:赤小豆500克,煮汤去豆,熬浓汤,连服3~5天。治气血不足乳少证。D4

更多中药材
  • 项仁海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