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浅议“阳加于阴谓之汗”

    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原文是说明三阴三阳经脉的阴阳变化发病及预后,所以后世医家对此注解亦多以此为据,认为系阴脉及阳脉的变化而成为汗。例如明代张景岳说:“阳言脉体,阴言脉位,汗液属阴而阳加于阴,阴气泄矣,故阴脉多阳者多汗。”(《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4月)参阅近现代对此注解,也宗阴阳脉象论。如《内经讲义》(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9月)将此语译为“阳脉之象倍受盛于阴脉之象,当有汗出。”

    笔者认为,依脉象注解有一定的道理,但“阳加于阴谓之汗”也可理解为阳气的功能(包括气化功能、运动功能)是形成津液内存及外出为汗的主要因素,即体内阳气推动津液排出体外,谓之汗。理由如下。

    首先,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化气、阴成形。二者在人体内也是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汗液的形成,皆是阴阳二者功能变化的结果。

    其次,津液是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汗液的基本物质,但津液的形成靠阳气的气化功能而产生。

    再次,阳守阴藏,阳气维系着人体正常的津液贮存及其生理功能,当人体活动剧烈或天气炎热时,阳气会动而加于津液排出体外,成为汗,这是正常的汗液排泄。而自汗、盗汗、战汗等病理性汗出,也皆是阳气和津液共同排出的结果。临床中经常见到大汗不解,重则会出现阴阳俱伤的虚脱昏迷,也完全说明了“大汗亡阳亦亡阴”、“阳加于阴谓之汗”理论的正确。

    可见,汗液的出现,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皆是阳化气,阴成形,津液受气取汁变化而出的结果。阴阳二者相对的动态平衡维护体内津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当阴阳平衡失常,津液排出就会异常,出现自汗、盗汗、战汗等。

    出汗不仅消耗津液,同时阳气也随之消耗。如炎热的夏季人体经常汗出,即导致了夏季人体阳气偏虚的局面;严寒冬季,人体腠理闭密,汗出极少,阳气内闭,就形成了体内阳气偏盛的局面。所以《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

更多中药材
  • 中毒是很常见的事情,中毒的原因有很多,一般都是以食物中毒为主,所以在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也是要注意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损害也是很大的,因此不要小看食物中毒,那轻微食物中毒怎么办呢,都是有着一些不错的的解决方法,使得问题得到改......
  • 疾病是生活中很常见到的,不同的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同,因此在发现自身有疾病,而且不确定是什么疾病的时候,也都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检查,这样对疾病治疗,也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那胰腺炎的症状是什么呢,对这样疾病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所以对症状也......
  • 身体健康也是需要很好的保养方法,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随意的进行,尤其是一些生活不规律的人,是很容易患有一些疾病,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对身体方面,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那心率过快的......
  • 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很多家庭受到脑出血疾病的困扰,这其中尤以老年性群体为最,脑出血不光影响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更为一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压力,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脑出血病人吃什么好呢,我们除了应该在治疗上给予患者帮助,在饮食上我们有应该怎么做......
  • 心肌炎早期症状是什么,我们知道心肌炎比较痛苦,走路的时候也是气虚喘喘,心脏跳动比较快。但是这样的疾病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治疗,我们只有了解到了心肌炎疾病的症状之后,才能更好的去配合心肌炎疾病的治疗,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些。心肌炎早期症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