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浴治病原理初探

    赵法新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药浴是将药物制成水剂,人体浸浴其中,在一定的温度与促透剂的协助下,药物经皮肤快速吸收,从微循环进入血液,直达病所的一种治疗方法。因无胃肠刺激及其酸碱消化液、肝脏降解药效的弊端,故为一条高效、速效黄金给药捷径。其治疗保健原理如下。

    从中医学的“整体观”看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遍布全身,与体表皮肤、器官九窍、四肢百骸紧密相连,表里相贯,脏腑相通,能行气血、营阴阳、濡筋脉、利关节。药浴集药效、穴效的双效合力作用,通过调动经络腧穴系统的调节作用而纠正脏腑功能紊乱,提高免疫功能,达到医疗保健目的。

    从“玄府论”看

    金元四大家张子和说:“开玄府而逐邪气”,“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他继承了《内经》汗法理论,在刘河间“玄府论”基础上,发展了张仲景汗法经验,外延了“表”的概念,扩大了汗法应用范围。把凡能“开玄府”的治疗手段,如灸、蒸、渫、洗、浴、熨、烙、针刺、砭、导引、按摩等均归之于汗法。无论是因邪致病,或者因病生邪,凡造成玄府闭郁、气液塞滞不通病理机制的任何病症,都可以运用汗法治疗。

    现代医学手段研究已证明,蒸、渫、洗、浴等汗法的治疗有以下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解热作用;调整免疫功能;镇静、镇惊、镇痛作用;改善心肌营养,提高心血管生理功能;解除体表血管痉挛,改善机体反应状态;祛痰、平喘、止咳作用;利尿作用;改善消化功能等。

    从“透皮吸收学说”解释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皮肤面积为1.5m2左右,等于肾小球滤膜面积总和),亦是天然的半透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因而有分泌、排泄、吸收功能。

    利用药浴来治病保健时,大多用水作溶媒的原因:水可使皮肤角质层,发生水合作用而软化,并能膨胀呈现多孔状态,使皮肤对药物的通透性大大提高;水是良好的溶媒,能溶解大部分药物于水中,以利药浴治疗疾病;水的热导力为空气的33倍,能持续对人体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

    就水的特性而言,有多种治疗作用。如冷水浴(水温在20~25℃)对心血管功能有良好锻炼作用,故称“心血管操”;不感温浴(水温在30~33℃)有良好的催眠、镇静作用;温水浴(水温在33~37℃)有降低神经兴奋性、痛觉传导作用,可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胃肠功能,提高造血和免疫功能;热水浴(水温在39~42℃)可使血管暂时收缩,继而扩张,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可达100次/分钟以上;高热浴(水温在43℃以上)可封闭末梢神经,减轻局部疼痛,故对肌肉、关节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另外,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病、因症之不同,合理选用药浴药物。

    总的来说,药浴功效有三,即抑制病因、对症治疗、调整机体反应状态。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晌,而又有所区别。

更多中药材
  • 紫草油是临床治疗烧烫伤的长备外用药,文献中有医院自制紫草油的报道,处方均为紫草、当归、地榆、黄芩、黄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药组成,以麻油加热提取。紫草油的临床应用慢性溃疡多发生于四肢及血液循环差的地方,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无论是急性或慢......
  • 金不换,原名为罗勒,别名金不换(梅州、潮汕),臭苏(潮阳),香菜仔(普宁),鱼生菜(汕头、揭阳),九层塔(普宁、揭阳、广州、汕头、潮阳),鱼生菜、香菜、九层塔、光明子、金不换(南澳),鱼香草、罗勒(惠阳)、兰香(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称为兰香)。......
  • 我们平时吃什么东西,一般只是取它的某一个部分,比如说苹果,我们只吃它的果实就可以了,而它的叶子还有还有树干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还比如说茶叶,也是只需要采摘下它的叶子就足够了,其他的部分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并不大;一般来说自然界的规律就是这样的,但......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吃沙姜,因为沙姜具有很大的功能和效用,人们也愿意食用,那么,孕妇能不能吃沙姜呢?1、沙姜的功效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吃沙姜,因为沙姜具有很大的功能和效用,人们也愿意食用,那么,沙姜可以长期被人们服用吗?1、沙姜沙姜别名山柰、三萘子、三赖、山辣,沙姜的功效是行气温中、消食、止痛,沙姜的作用是治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阴虚血亏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