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辛开苦降法治愈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案

    吴健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医院

    胃肠功能紊乱是外科腹部术后常见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尤其是在“结石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普外科术后多见。由于手术可以使中气受损,加之术后患者多卧床休息,又有精神紧张以及胃肠蠕动失常等多种原因,临床常会表现出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气不和,寒热夹杂之证。临床可出现脘腹痞满、嗳气或恶心呕吐、纳呆、腹痛及肠鸣下利等症状。笔者采用中医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之法,以调整胃肠功能,扶正祛邪,常可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

    李某,女,68岁,农民。因“突发性上腹部疼痛2天”于2010年11月26日以“1.结石性胆囊炎2.胆源性胰腺炎”收入住院。入院后给予抗炎、抑胰酶、支持及对症等治疗,于2010年12月8日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于2010年12月16日初诊,患者自觉心下痞闷、恶心、纳呆,伴有腹部胀满不适,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腹腔引流及胆总管T管引流管尚未拔除,全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辨证其病因系术后久卧病床,早期下床活动少,加之手术可使其中气不同程度受损,连日来又大量静脉输液,致寒凉之邪侵犯肠胃,胃气不和,胃失和降,寒热互结,阻于心下,导致心下痞硬。治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处方:半夏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太子参9克,黄连6克,陈皮6克,木香4.5克,焦三仙各6克,大枣4枚,炙甘草5克。3剂,水煎温服,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日1剂。

    2010年12月19日二诊:心下痞硬大减,纳谷知香,无恶心,脘腹已不觉胀满,整体情况大有改善。效不更方,嘱再服2剂,之后以香砂六君丸调理善后而痊愈出院。出院1周后来院复查并拔除胆总管T管引流管,见患者精神佳,面色红润,脉象有神,自觉脘腹无不适感,其饮食正常,睡眠良好,二便自调,伤口恢复满意。

    按:本例患者系术后因多种原因导致胃气不和,寒热互结之证。外邪犯于肠胃,致胃气不和,胃失和降,寒热互结,阻于心下,纳运失职,虚实夹杂,故表现脘腹痞满,恶心、纳呆。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也为胃气不和,寒热互结之象。方中以味辛苦之半夏入胃为主,辛开散结,苦降以止呕,以除痞满呕逆之症;辅以干姜辛温祛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佐以太子参、大枣补益中气。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和胃气如神,行肝气最捷,和胃多配姜橘,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焦三仙用于消痞化积;使以炙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全方直中病机,故而有效。

    该方法为张仲景《伤寒论》所创,其对“和”法的遣药配方变化多端却不失原则,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或寒热并用,或辛开苦降,或补泻兼施。可用于术后因胃气不和,寒热互结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且疗效满意。总之,该方法不离阴阳调和,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精髓,以“和”为贵的指导思想,值得仿效。

更多中药材
  •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医有一部经典《黄帝内经》,它所谈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六腑有问题,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发咳嗽的症状,不单单是肺脏的问题才引起咳嗽。那么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铁杆粉丝,因为在近两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几次来找到我进行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现在她状态非常不错,每天都能够生活自理,活动,锻炼都非常的自如。当时这位老者来找到我的时候,表现......
  • 当时她就告诉我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活动大劲儿了,我就是有的时候胃疼,疼一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牙疼,疼一阵也过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觉,闷痛的感觉,上不来气儿,然后一会儿也过去了。这个地方疼的时候,家里就告诉我说,你这有可......
  • 他来找到我的时候,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重度的乏力,整个人特别没有精神头,我躺那儿或者是我坐那一会儿我就能睡着,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统的症状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胀,有的时候会是胃疼,反酸,烧心,打饱嗝,感觉口干口苦,口里边有异味儿......
  • 我们中医概括为这种叫里急后重,然后,吃东西也不容易消化,总感觉容易打嗝,口里边总是有这种酸腐的气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但是颜色是淡暗的,苔黄白而腻,脉沉缓无力。就是这样一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重,那么今天我通过这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