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冠心病五脏论治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危及人的生命。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是身心疾病在一个脏腑的集中表现。《灵枢·邪客篇》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强调心脏在五脏六腑中的重要地位。但五脏之间,又有着互相制约的关系,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受气于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又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在生理状态下,五脏之间具有相生相依的关系,维持着机体的阴阳平衡;而在病理状态下,脏腑的疾病是会互相影响的。冠心病虽然发生在心,但其他脏腑的疾患也会成为病因或病理产物而戕伐及心。所以对于冠心病,必须从五脏相关角度去考虑,以便明确治疗的方向,从而拟定正确的方药。

    从脾胃论治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又曰:“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这段经文非常明确地说明脾胃与心通过经络而有着密切的联系。若脾胃纳运功能出现问题,胃纳不消,脾运不及,出现脂浊内阻,痰浊内凝,不能给清气于手太阴肺经(脾胃之子),胸中之宗气夹杂有痰浊之邪,心气何能鼓动?心脉何能流通?以此思路,选用方药,当然要用《金匮要略》的瓜蒌薤白类方最为合适,它能使胃气下降,脂浊下泄;通达腑气,扩展宗气;温运心气,畅通心脉,所以为历代医家所喜用。其他如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等均是从脾胃治心的常用方剂。

    从肝论治

    肝脏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内经》中关于“肝藏于右,其气行于左”的论点,这是“天人合一”理论在中医脏腑学说中的最为具体的注脚。肝气郁结很容易从左上行而干扰心脉的运行,使心脉郁结进而形成血瘀;更何况肝与心还是母子关系。因肝气郁结引起的胸痹心痛屡见不鲜,常见症状为胸闷憋气,气短叹息,随情志的郁闷与快乐而变化不定。此类冠心病,行气解郁是其治疗大法,血府逐瘀汤是首选方药。王清任说:“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症。”方由桃红四物汤加柴胡、枳壳等组成,柴胡、枳壳理气解郁;桃红四物活血化瘀,妙在用牛膝一味,王清任先生说得好,“血化下行不作劳”。由此可见,此证是由肝气郁结在上焦,使上焦(心肺)气血不能畅达所致,有了一味牛膝,就可以使心肺之郁,包括气滞血瘀,下行而解。

    从肾论治

    肾与心脏是水火相济、坎离交泰的关系。肾水上腾而济心火,心火下降而温肾水,这是正常的心肾关系。冠心病发展到心衰阶段,这种关系打破了,变成了肾阳不化,肾水上泛,形成了“心水”。这在《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该篇云:“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其治疗方药有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麻黄附子汤等。《伤寒论》中有真武汤证2条,这两条都言及到水气的代谢,而水气的代谢是由肾气的温煦所决定的。由于水不化,则脉不流;脉不流,则心悸、头眩、身目闰 动生矣。仲景用真武汤温阳化气,以恢复水火交融的正常关系。《金匮要略》中的乌头赤石脂丸(乌头、附子、赤石脂、蜀椒、干姜),为阳虚寒实之重证,必要时亦应考虑使用。

    从肺论治

    肺与心脏的关系,以宗气为维系。《灵枢·邪客》篇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肺为宗气之储,肺气虚则心气虚,肺气实则心气实,肺气郁则心脉郁。冠心病之虚证,常常责于心肺之虚,或气虚,或阴血不足,或气阴俱不足。而在实证方面,又常有肺气郁闭而致心脉瘀阻者,或痰浊郁闭而致心脉不和者。临床上常见有因风寒感冒而致冠心病病情加重者,甚至引起心衰等危症。治疗心肺之气虚,常选生脉饮为主方;而由肺气郁引起心脉瘀阻者,葶苈大枣泻肺汤当为首选。痰浊壅肺而致冠心病加重者,则十味温胆汤不失为合适方选。又,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腑气不通,糟粕不得下行,则导致肺气不能肃降,常会加重心脉之瘀滞,甚则心脉堵塞,形成危症。对此,通腑是第一要务,承气汤类方,或脾约麻仁丸,或蜜导煎、润肠丸等,应当首选应用。

更多中药材
  •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调节饮食,这是最不花钱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用药期间干锅烧烤,路边摊小吃,烟酒辛辣,通通需要忌口,平时啊,可以选择一些既清淡又有营养的容易消化的食物。第二,就是需要调节情志,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一些事情,让自......
  • 第一,我们胃痛,胃胀,两胁胀痛,嗳气,生气的时候加剧疼痛,与情绪相关的胃部症状,那么一般与肝气郁结,肝横逆犯胃它是有关系的,这个时候需要疏肝和胃来进行调理。第二,吐酸,夫酸者肝木之位,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盛,故为酸也。明代宫廷贤的论......
  •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归脾丸的其他的作用。归脾丸是中药著名的一个方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等等的组成,它的作用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所以它主要治疗的是心脾两虚,和脾不血,主治心慌、......
  •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古方,用来解决脾虚脾湿、脾寒、脾积以及肝郁克脾等等的问题。这个古方其实就是实皮散,它是由槟榔、茯苓、白术等等组成的,可以健脾利水,解决脾虚脾湿的问题。其中呢,槟榔破积,降气行滞,作用于胃和大肠经,并且有降气行水的作用。茯......
  •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身体有什么特征呢?第一:腹部松软,赘肉比较明显。第二:舌苔厚,容易口干口苦。第三:皮肤出油比较多,容易出汗。第四:倦怠多思,少言懒动。大家发现有上述这些典型的特征以后,或许暗示你也存在着水湿之气比较重的问题,建议要及时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