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补中益气贵在轻灵

    冯文全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他认为:“夫内伤用药大法,所贵服之强人胃气。”补中益气汤原方中“须用黄芪最多”,但仅用“五分”,“劳役病热甚者一钱”,他药各用“三分”。补中益气汤一剂药总剂量仅为10克左右。这么轻的剂量,若非亲自体会,决不敢相信此方效验之神。笔者常用此方在临床上治疗一些因“热中”而导致胃气不足的疾病。现将近日验案一则整理如下。

    张某,女50岁。2010年1月因高热不退就诊,诊断为“出血热”,入院治疗14天。出院后,高热等症状消失。但是关节沉困无力,尤以下肢关节为甚。自述两腿沉重,易出汗,烦躁,食欲不振,二便正常,无口干口渴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沉缓。证属胃气不足,治以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6克,炙甘草6克,人参3克,柴胡3克,升麻3克,陈皮6克,青皮3克,当归3克,苍术6克,黄柏6克,木香3克,黄连2克,干姜2克。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服药后,电话告知,服到第2剂时感觉周身舒畅,关节活动有力。服到第5剂时食欲转好,关节活动自如,恢复如常。患者未曾想到中药如此效捷,欣喜之情溢于言表。7剂后停药观察,一切正常。

    按:笔者用此方剂量颇轻,取其升阳上达之义。用量虽为原方的5倍左右,但相对于现在中医的常用剂量,仍不失轻灵之旨。此案起于高热,正如李东垣说:“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是故则热胜于中,阳气不得升浮外达,四肢不得秉气于胃而困倦乏力;卫气不得秉气于卫而肌表不固,动辄汗出。在李东垣的四时用药加减法中说:“若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加陈皮五分,青皮、木香各三分。此为定法。”患者因此病3个多月未曾出门,而服药7剂即恢复如常。看来,我们只有在继承古人经验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才能体悟到古人遣方用药的奥妙。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今天呢给大家呢简单的来说一下。那么第一个肺火,肺呢是为娇脏,既怕寒又怕热。受寒之后,寒气入里就会化热。就是我们讲的肺火,有咳嗽呀、痰黄这些表现,感冒加重之后浑身发热,然后灼伤肺经,会出现什么呢?就刚才说的那种肺火,甚至如果重的话,咳痰有......
  • 大家好,脑梗呢是我们现在比较多发的一个病,发作之后症状轻的还好,症状重的呢整个的影响都比较大。而且它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非常容易反复的发作。那么它反复发作呢就是有几个表现常见的啊,一个是四肢麻木。从中医讲它是一个血瘀的表现。当它这个血液运行......
  • 大家好,我们常说气虚,血虚,气血不足。那么今天呢跟大家说一下,解释一下,气虚和血虚都是什么样的,中间关系是什么。那么气虚是我们非常常见的。因为最开始吧,首先出现的往往是气虚,像劳累受寒之后,那这个气就不足了,就风吹一下特别凉了之后伤气,特别......
  • 大家好,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下关于阴虚和阳虚的区别的问题。那么首先从症状区分来讲,阴阳其实它是代表寒热。我们讲说阴虚则热,阳虚则寒。当阳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形寒肢冷。怕冷的情况。就有人讲说我气虚也冷,阳虚比气虚要重,它也有气虚的这些表现,特别......
  • 大家好,春天犯咳嗽的患者很多。那么这个咳嗽呢,虽然都是一样的咳,但是呢病因和病机不一样,治疗和调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看一下啊,关于咳嗽来说啊,就是我们讲越简单的症状啊,从中医来讲它越复杂。因为什么呢?研究的特别透,分型分得特别细。这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