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口干症从脾论治要点

    曲淑芹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院

    口干症是临床常见症状,自觉口干难忍,甚至伴有心烦不宁。口干症可以是单独的一个症状,也常见于某些疾病过程中。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口干症由于脾虚湿阻所致者占相当比例,但常常未被认识,来就诊的某些病人明明是脾虚表现,却已经服用清热泻火或滋阴降火药物,忽略了四诊要点。

    脾虚口干证四诊要点 口干、或口黏腻、或自述不愿张嘴说话、口渴不欲饮水、或口渴喜温饮、或稀便、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印,舌质淡、或淡绛、或淡紫,舌苔白、或白腻、或有白涎,脉沉、或弦。

    口干症证候鉴别 (1)阴虚火旺证:口干、口渴喜饮、频频少饮,舌体正常、或舌体瘦薄、或舌体有裂纹,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见少苔、或无苔,脉细、或弦细、或沉。(2)热邪内盛:口干渴喜凉饮,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或脉弦数。(3)秋燥当令:口干燥在初秋,口干咽燥,唇裂。

    辨证分析 脾位于中焦,具有主运化、升清等功能,脾主运化是指有主管消化饮食和吸收运输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水谷精微的输布赖脾的升清功能;脾开窍于口,《灵枢·脉度篇》:“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失调、劳倦所伤导致脾运化功能失司,脾失运化,不能升清;湿邪内生,阻遏阳气,津不能上承,而致口干、口黏腻,并有特征性舌诊征象。

    脾虚口干证治疗 治疗的核心是健脾化湿。湿蕴容易化热,酌加燥湿清热之品,如用小剂量黄连等,以燥湿清热醒脾。常用方剂香砂养胃丸、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等加减化裁;常用药物:黄芪、白术、茯苓、砂仁、升麻、黄连、桂枝、半夏、香附、合欢等等,辨证立法谴方用药。脾虚湿阻证若过用滋腻药物,就会进一步阻碍脾阳、脾虚不运,加重口干症状;若过用苦寒清热药物,损伤脾胃功能,口干症状也不能缓解。

    《内经》说:“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善者不见,恶者可见”;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辨证是中医诊疗的核心灵魂,四诊要点是其载体,掌握四诊技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优势,有关口干症既见于阴虚火旺所致,也见于脾虚湿阻所致,只有辨证论治,掌握四诊技能,才能取得临床疗效。

更多中药材
  • 今年再来跟大家聊一聊失眠啊,有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夜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啊,有时候睡着了呢,还会容易醒,接着就会有心烦气躁,甚至影响到食欲啊。在我们消化科呢,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啊,还有许多呢,都归于了这个焦虑和抑郁,也有的人在吃这个抗焦......
  • 当时年轻也没当回事儿,嗯,现在他已经是中年了,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他平时呢,就是经常吃一些拉唑类药,我们叫做质子泵抑制剂,大家所说的叫什么什么拉唑,但是呢都没有什么效果,就是说他总是有烧心,反酸水儿倒是不多。但是每天都要吃药,有时候呢,消......
  • 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是从外地来一个患者,今年不到40岁,也是一个两个孩子的爸爸,他自己认为啊,家里负担非常重,说他有焦虑症四年了,现在一直吃的是抗焦虑的药物。他说这个从小呢,受这个父亲影响也挺大,他父亲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导致他呢就是思虑比......
  • 今天呢,跟大家聊几个症状,看看大家身体上是否有这方面问题。那几个症状主要是乏力,一动就爱出汗,有的人是一吃饭就出汗,平时睡觉呢容易流口水,甚至是一受凉呢就爱流清鼻涕,还有一些患者就会出现大便小便急,憋不住尿。这些情况到底问题出现在哪儿呢?下......
  • 关于口苦口干口臭这个症状在临床是多见的,还见于许多年轻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口臭,大家一般呢都是先看看牙科,有没有牙周炎呢这个表现,口苦口臭跟中医有什么关系呢?首先跟大家说它就是一个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肯定跟脾胃有关了,还有呢跟肝有关,肝气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