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捏积治小儿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国家对婴幼儿保健的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在不发达国家甚至在发达国家也占有很高的比例。铁的缺乏不但影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对儿童的智力影响也很大,因此要积极防治。

    冯氏捏积疗法主要是从患儿尾椎下开始,术者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推、捏、捻、放、提,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如此循环,方便易行。

    诊断标准

    1.红细胞形态呈明显低色素小细胞表现,MCV<80FL,MCH<27Pg,MCHC<31%,3个月~5岁末梢血血红蛋白<11g/L,6岁~14岁<12g/L。

    2.有明确的消化、吸收障碍引起缺铁的原因。

    3.血清铁<60μg/L。

    4.总铁结合力>62.7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15%。

    5.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原卟啉>500mg/L。

    7.血清铁蛋白<16μg/L。

    8.铁制剂治疗有效,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g/L以上者。

    符合以上第1条和第2~8条中至少2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该病属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营养性贫血脾胃虚弱证:临床见面色黄,少华或淡白,食欲不振,神倦乏力,或有腹泻便溏,唇舌色淡,苔薄脉弱。

    适应证

    年龄0.5岁~12岁的小儿,属于西医缺铁性贫血中医脾胃虚弱证型者。

    禁忌证

    1.后背有疖肿、外伤或有某些严重的皮肤病而出现背部皮肤病损者;

    2.患有某些严重的心脏病,操作时由于小儿哭闹,可能加重病情甚或出现意外险情者;

    3.患有某些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疾患,或后天中枢神经系统因感染、外伤而出现明显的损伤,表现为明显的智力低下者;

    4.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者;

    5.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者。

    操作方法

    一、操作前的准备

    捏积术应在早晨小儿空腹时进行,如果在进食后施术,容易因哭闹而发生呕吐现象。操作时室内温度要求适中,如果室温过高,患儿容易出汗,影响术者的操作,室温过低,因患儿需脱衣服暴露脊背,容易受凉而发生感冒。

    操作时应避开室内的桌边、床角,以防患儿由于哭闹、挣脱而发生撞伤。

    操作者应对患儿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合作。冬天操作时,操作者的双手不易过凉,避免小儿由于寒冷刺激而发生惊恐哭闹。

    操作前将患儿腰带松解,暴露出整个脊背,体位要求自然、舒适。

    二、操作的步骤及疗程

    冯氏捏积疗法是操作者用双手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施术于患儿脊背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的步骤是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操作时应从患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操作者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有时还可根据病情将施术部位延至到项后正中发际内的风府穴。这过程为“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患儿出现的不同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某些背部的脏腑俞穴,以加强疗效。最后一遍捏拿结束后,操作者可用双手的拇指腹部,采用揉、按同时并作的手法,对腰部的肾俞穴揉按数次,至此,操作的过程全部结束。术后应立即给小儿穿好衣服,避免受凉,并嘱患儿休息半小时后,方可进食。每天治疗1次。

    三、详细操作步骤

    将冯氏捏积疗法的捏积术的推、捏、捻、放、提、揉、按等七种手法介绍如下。

    推法:用双手食指的第2、3节的背侧紧贴着患儿施术部位的皮肤自下而上均匀而快速地向前推。运用时应注意,术者双侧食指在向前推动的瞬间,力量不可过猛,如果力量过猛,容易出现滑脱,或划伤患儿的皮肤。

    捏法:在推法的基础上,双侧拇指与食指合作,将患儿施术部位的皮肤捏拿起来。捏拿小儿皮肤的高度,婴幼儿应以1厘米左右为宜,学龄儿童应以1.5厘米左右为宜,年长儿应以2厘米左右为宜。运用时应注意术者捏拿皮肤的面积及力量都要适中,捏拿面积过大,力量过重,影响施术的速度,患儿也会感到过度的疼痛;捏拿面积过小,力量过轻,患儿的皮肤容易松脱,且刺激性小,影响疗效。

    捻法:在捏拿着患儿施术部位皮肤的基础上,拇指与食指合作,向前捻动患儿的皮肤,移动施术的部位,左右两手交替进行,如果手法娴熟,看上去就像海边的波涛向前滚动。运用时应注意医者左右两手配合要协调,向前捻动时不要偏离督脉,捻动的力量要始终均匀适中,中途不能停顿,也不要松脱,要从督脉的长强穴一直操作到大椎穴。

    放法:是上述推、捏、捻3个手法的综合动作后,随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进,皮肤自然恢复到原状的一种必然结果。这个动作的瞬间掌握得当,就可以使整个推拿过程出现明显的节奏感。

    提法:从捏拿患儿脊背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向后上方用力牵拉一下。目的是通过这个手法,加强对某些背部脏腑俞穴的刺激,用以调整小儿脏腑的功能。运用时应注意的是,提拉力量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年龄大、体质强的可重一点;年龄小、体质弱的可轻一点。其力量应以小儿能耐受为宜。这个手法如果运用得当,在重提的过程中可发出清脆的声响。针对脾胃虚弱证,选用了重提脾俞、胃俞用以健脾助纳、提高小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辅以重提肾俞、大椎穴,鼓动全身阳气,推动气血的运行。

    揉法和按法:术者在捏拿小儿脊背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又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也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这两个手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拇指向下按压的力量不可过强,力量过强,患儿会感到异常疼痛。

    四、治疗时间及疗程

    采用冯氏捏积疗法,在前10天,每日治疗1次,后20天,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4周。

    五、关键技术环节

    应注意拇指向下按压的力量不可过强,力量过强因施术面积仅有拇指指腹大小,患儿会感到异常疼痛。

    六、注意事项

    捏积疗法的饮食禁忌: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要禁食某些影响治疗效果的饮食或调料,如芸豆、醋和螃蟹等。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更多中药材
  • 这个患者是一个严女士, 43岁,主诉啊就是这个口臭伴胃脘疼痛有三个月,这个患者三个月前,就自己感觉这个口臭是不可接受的,常常这个贪食辛辣食物,所以说口臭又会加重。伴有这个胃脘的有一个隐痛,还有胀闷不适,平时脾气比较大,容易急躁易怒,还有感觉......
  •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一类患者,就是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咳嗽咳不出来,一般呢都当咽炎治了好多年。比方说临床见到一些患者是老师用嗓子讲话比较多,呃,讲得多的时候会感觉声音嘶哑,然后嗓子也比较累啊,气力也不足。到耳鼻喉科去看,那么这个咽部啊,有这个充......
  • 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我们胃的内壁上面的一层皮,那么这层皮呢,它有一定的厚度,这个皮呢,它不是完全平整的,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来仔细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用的人。那么刚才我说的胃黏膜,它是一层皮,并不是光滑的,虽然表面看......
  • 在临床上现在这个湿气重的病人啊,还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湿气呢,也有很多种情况,比如说湿气蕴结在肝胆的,那么有的呢,就是湿气蕴结在皮肤的啊,像湿疹等,还有一些呢,就是在经络里,比方说关节炎呐,风湿这一类的,那么在脾胃呢,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今天啊......
  • 那么现在这种息肉的病人特别多啊,比方说常见的胃息肉,肠息肉,还有胆囊息肉。其实息肉呢就是身体上多长出了一块肉,多出来这块肉啊,有一些是有癌变风险的,所以呢,对于一些腺瘤型的,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呢,尤其是哪一类人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