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胆道蛔虫症的安蛔止痛法

    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以及胆道蛔虫与胆石症并存等,有时鉴别也比较困难。所以在诊断尚不明确时,用西医镇痛解痉,有掩盖症状以致贻误诊断之虞;而中药因煎药费时,且有严重呕吐,服药也较困难。诊断明确时,若应用中医外治疗法,不仅简便易行,其缓急止痛的效果也比较好。现介绍如下:

    敷贴法

    药用大黄、芒硝各75克,冰片25克。将上药研成细末用醋调匀,外敷右上腹痛处。或用生山栀、生大黄、芒硝、乳香、冰片、鲜芙蓉叶等研末,外敷痛处,亦有良效。

    热熨法 用雄黄50克,鸡蛋2个。将雄黄研末,与鸡蛋拌匀,用猪油煎成薄饼,布包好,敷于疼痛区,外加热水袋。

    针刺疗法

    体针:首选剑突下压痛点(阿是穴),垂直进针4~5寸,采用强刺激,不留针,不提插。次选中脘透梁门、鸠尾、足三里、迎香透四白等。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电针。耳针:选用耳穴交感、神门、肝、胆之敏感点,用泻法留针约30分钟。

    穴位注射

    取足三里、太冲、9~11夹脊穴。将阿托品注射液0.5~1毫克与安痛定注射液2毫升混合。首先注射一侧足三里,强刺激,快速推入药液半量,后将余液注入对侧太冲穴。如疗效欠佳,可再用安定注射液在9~11夹脊穴(右)按压寻找压痛点注入穴内,以胀感至肝胆区为佳。注射后一般可即刻缓解,迟者15分钟内均可显效。

    拔火罐

    最好用罐头瓶,在剑突下压痛区置火罐,可留置2~6小时。玻璃罐头瓶容积大、口径大、透明,观察使用均方便。使用时用废纸点火,在瓶内稍加燃烧,即紧扣上腹部疼痛部位,吸劲越大越好。但要避免烧伤,只要疼痛不发作,晚间可留置一夜。

    捏脊疗法 病人俯卧,用双手从病人背部正中自上而下按摩致皮肤发热后,即用双手从骶部向颈部用力提拉棘突两旁之皮肤,提三遍,然后按摩推压两侧腰区。效果好的,腹痛立止。

    指压疗法

    让患者取俯卧位偏向右侧,取第10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胆俞穴)、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脾俞穴)以及阿是穴(背部压痛最明显处)。手法:医者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紧贴在所取穴位上,徐徐向下用力施压,持续约30秒,施压时取重刺激(直到病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然后放松,交替按压上述穴位,致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有一种温热和酸麻胀的感觉。

    对应点压迫 病人取坐位或左侧卧位,以右手掌根或肘关节之鹰嘴叩压右脊肋角,力量由轻致重,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再继续压迫10分钟,可加强止痛时间。该法可交待家属操作。

    按摩疗法

    有止痛及促进排虫作用,以右手拇指紧贴于右季肋下,沿肋缘下推压到剑突下,然后沿腹白线向下推压1寸许,连续按摩7~8次。适用于儿童,因小儿腹肌较软,效果较好。(黄芳)

更多中药材
  • 拉肚子这种情况我们都有过,出现这种情况和很多原因有关系,不过最常见的就是因为饮食不当导致的这种情况出现,其实大家不要小看了拉肚子,拉肚子可能导致我们出现脱水的情况,所以及时的调理有必要,而中药材翻白草就有治疗拉肚子的效果,那么委陵菜和翻白草......
  • 无论是谁都是从婴儿一点点的成长到今天的,在婴儿时期的我们都非常的脆弱,无论是器官还是皮肤都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婴儿皮肤病最常见的就是湿疹,现在有很多治疗湿疹的药物,比如紫草膏,这种药物可以在药店买到,也可以自己制作,那么到底紫草膏婴儿能用吗?......
  • 紫草油是临床治疗烧烫伤的长备外用药,文献中有医院自制紫草油的报道,处方均为紫草、当归、地榆、黄芩、黄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药组成,以麻油加热提取。紫草油的临床应用慢性溃疡多发生于四肢及血液循环差的地方,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无论是急性或慢......
  • 听到礞石这个名字,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种岩石的名字,但其实礞石是一种中药。礞石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和泥沙。分布于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之功效。常用于顽痰胶结,咳......
  • 前段时间,听说亲戚家的孩子,因为吃了不该吃的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觉得很揪心,其实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照顾起来要更加小心,宝宝小的时候,什么东西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是每个妈妈都很关心的问题,很多宝宝小的时候,出现感冒的症状,妈妈喜欢用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