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经方临证实践点滴

    李寿庆 辛文华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医院

    腹胀

    患者王某,女,31岁。自诉夜间腹胀、烦燥、失眠5年余。病始因长期大便艰闭不通,必用甘油、开塞露才能缓解,五六日一行,屡用泻下之药,近年来渐渐出现烦燥、腹胀、失眠,舌红,苔黄燥,脉弦数。辨证为“心胃郁火,胃气不和”,用栀子厚朴汤治之:栀子10克,厚朴12克,3剂而愈。

    本例患者屡用泻下之药,致热邪内入,上冲胸中,故见心烦懊憹,失眠,卧起不安。胃气失和,故见腹胀《伤寒论》指出: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实属虚烦兼腹满之证;栀子厚朴汤,清热宣郁,利气除满,药证相符,取得良效。

    顽固性头痛

    患者林某,男,40岁。头痛10年余,经常自感头痛,背部恶寒不舒,尤以后上部为甚。特点是:头痛怕冷喜热,即使是暑伏天也不敢脱帽。近因恶寒不舒,遇他医用桂技汤、麻黄汤,治疗1月余,头痛反剧增。刻诊:头痛后顶部为甚,怕冷喜热,面色白光白,舌胖,少苔,脉浮紧。辨证为头痛阳虚寒凝型,治当温络散寒、通络止痛。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附子汤,药以麻黄10克,制附子20克,先煎2小时,白芍30克,甘草10克,细辛4克,6剂药后,诸症平息。

    伤寒论指出:发汗后,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他医据头痛恶寒,误用麻桂发汗之剂,致痛不解,反恶寒剧,实为外证不解,反恶寒者为营血不足,血不养脑,脑络挛急,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络散寒,芍药、甘草以疏达营血,方药对症,效若桴鼓。

更多中药材
  • 每一种药,都有自己的偏性,有它的寒热温凉,我们用这种偏性啊来纠正身体的偏性,但如果盲目长期的服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其实要想健康只需要记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有效的睡眠,失眠内容很多很复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失眠的泡脚的方法,用中药夜交藤100克,加上洗脚用的足够量的水,烧开后啊煮八分钟,然后凉至40度左右,我们每天睡前泡半个小时左右。大家对夜交藤可能有点陌生,但说起何首......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望诊里面啊,望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发光的,明亮的,那是精气神好的表现。失神的人啊,目光呆滞,眼睛浑浊。所以有句话叫做,藏于内者曰精,发于外者曰神。就是说精保养得好,就好像我们平时不着急,不发怒,不乱......
  •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成天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病,从心脏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脑,到五脏六腑,特别怀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检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换医生,换医院,做更多的检查。这个疑心病,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
  • 我不建议大家过度节食减肥,或者单一的饮食减肥,黄帝内经里面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体呢就会因为气血耗竭而终结,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