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传大师之道 解临证之惑——评《侍诊日记——跟路志正教授学医》

    冯磊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医院石瑞舫副主任医师的《侍诊日记——跟路志正教授学医》一书正式出版。

    2009年,石瑞舫被河北省选派到北京进修,在此期间,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每次跟国医大师路志正学习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及思想变化,对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对其学术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升华。给初跟大师学医者以提示。其文风清新自然,内容生动翔实。

    该书由本报2009年“跟师学医”栏目的文章经过作者整理充实而成。2009年,我作为中国中医药报5版编辑,见到石瑞舫女士跟随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所写的文章,遂约其按照固定格式坚持写下去,并开设专栏发表,先后编发系列文章近40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当时中医师承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对于已经有一定从医经验的医生来说,如何进行师承,日常都需要进行哪些工作很多人并不清楚,该系列文章的刊登,在各大中医学论坛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间,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专门致电于我,对此栏目的开设表示肯定,并给予指导。

    《侍诊日记——跟路志正教授学医》一书总结了国医大师路志正对学中医的观点:学中医要由浅入深,中医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不但要学中医基础,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可以看一些中国古典著作、国学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即“学医之功在医外”。

    《傅青主女科·序》指出,“执成方治今病,古今之大患也,犹如拆旧屋盖新房,不经大匠之手,如何经营得宜?”在西医检查决定诊断的今天,书中指出,“辨证莫受西医诊断影响”,给现代中医如何摆脱西医指标,正确中医辨证以启迪。目前,很多中医人员远离了中医宏观的思维方式,热衷于用现代量化的指标以及点线式的思维方式或者是用实验研究来诠释中医。比如说高血压的治疗,很多人一见血压高就认为是肝阳亢盛,而血压不高就不会出现肝风内动,这正是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看法,通过跟师学习,作者认识到之前一见到眩晕就用清肝熄风之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常不能取效的原因,若忽视四诊辨证,单纯凭借西医诊断处方,常不取效。

    《后汉书》云“诸病不治,常得中医”,人体贵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调治之法,可谓是中医学的神髓。所谓善诊者未必善治,针对人们对于虚证的治疗,久虚不能峻补。如果用附子、肉桂等气味俱厚者,势必耗损气阴,不胜药力,反出现不适症状。应用益气养阴为主,少佐以温通之桂枝,通行表里,燮理阴阳,使气血充盛,阳气自复。

    口传心授、跟师临证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高欣编辑慧眼识珠,通过《侍诊日记——跟路志正教授学医》向人们展示了作者跟师学习的经历。该书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中医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方法,对于没有机会跟随名师者,提供了学习的思路。

更多中药材
  • 地锦草,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医药材。地锦草,一般是一年两熟,在夏天或者是秋天的时候人们就可以收获了。地锦草的外貌并没有多么出众和好看,只是一般的普通的绿色的植株。地锦草的药用价值是非常的高的,可是大家好像并不知道地锦草的药用价值有什么。那么,......
  • 艾灸瘦身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瘦身减肥方法,首先要说明,虽然艾灸操作起来星对简单,看似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其实艾灸有很多讲究,如果不加以注意,则可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说艾灸的时候心情必须保持平静,不要大悲大喜。在剧烈活动之后不可以马上进行艾灸瘦......
  • 如果家里有病人的话,有时候大家可能会需要煎中药,本身中药就是从里到外的进行治疗,所以说吃中药肯定是第一步啦!即便现在有那种便携式中药,装在塑料袋里比方便使用,但是还是觉得新鲜煎的药比较安全比较有效,那么煎中药就首先得用锅,我们能用不锈钢锅来......
  • 咳嗽的情况在我们平时不注意了后时有发生,而且咳嗽的原因不同,出现的症状也是不同的,在有了咳嗽的情况后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呼吸系统,特别是在晚上咳嗽严重的时候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在有咳嗽的情况后,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中食......
  • 血管炎是我们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类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在患者的手指或者是脚趾,出现红紫、麻木的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组织皮肤组织的溃烂和坏死,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手脚残废。这种病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元气不足、气血供不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