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宣扬“三仁”造就良医

    徐建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三仁”一词,语出《论语·微子篇第十八》。其文谓:“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由此可知,“三仁”原本说的是殷商时代的故事。因为商纣王昏庸至极,残暴无道,其兄长微子不忍看着国事日非,毅然辞官出走,而作为纣王叔父的箕子、比干却有别样的表达。箕子性耿直,富才干,屡谏不听,只得披发佯狂,无奈舍身为奴。而比干则因忠贞不贰,直谏获罪,竟惨遭剖心而死的悲剧。对于这三人的所作所为,孔子由衷感叹,称颂他们是殷商三位忧国忧民、富有仁德的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扩大办学规模的新时期,实现了由单科院校向多科院校的跨越。为了更好地引领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创造性地提出并宣扬了“三仁”的办学理念。主张用仁德、仁人、仁术来教育熏陶全体师生和医护员工,使之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人特有的共同理想、精神气质、风采品格。

    应该说,宣传“三仁”理念,既是引领学校事业发展进步的一面旗帜,又是对全校师生进行陶冶、润泽和教化的丰富精神养料。

    宣传“仁德”,其实就是提倡要有爱人之德。孔子说过“仁者爱人”和“泛众爱以亲仁”。作为中医药高等学府的一员,自然应当成为富有爱心的人,具有慈爱善良的情怀。须知:善良是人类的最高美德。慈爱更是从事救死扶伤神圣职业所必需的品行。仁德需要忠实践行,需要由具体行动来表达。

    宣扬“仁人”,其实就是表彰仁爱之人。作为医务工作者,对伤病员应当具有深切的同情心,真的是“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要有感同身受的恻隐之心,而绝对不能冷酷得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如此看来,“仁人”就是宅心仁厚的人。故而“心不如佛,不可为医”。

    提倡“仁术”,其实就是弘扬我国传统的岐黄仁术。那是千百年来中医治病救人的具体医术。明代《医灯续焰》的作者潘楫就明确提出了“医乃仁术”的见解。精湛高超的医术是拯救生命、挽救危亡、抢救急难的重要保证。没有良好卓越的医技,肯定是无法有效地治病救人的;面对痛苦的病患只能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因此,“术不如仙,不可为医”。

    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所以我们必须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虚怀若谷、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力争尽善尽美。在临床中切忌粗枝大叶,草率马虎。

    “三仁”理念,仁德、仁人、仁术是三者合而为一的。它们是学校分别从道德品质、为人气质、职业素质三个方面对医者做出的明确要求。也就是说,希望通过“三仁”理念的传播和教育,使全体南京中医药大学人都具备高尚的情操道德、崇高的人格品德、良好的职业医德。

    总之,欲成大事,必倚德才。德才兼备虽最为理想,还必须以德为先,以德统才。同时也应该以才成德,以才辅德。清代名医吴塘就说过:“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莫不统于德。无才固不足以成德,无德以统才,则才为跋扈之才,实足以败,断无可成。”其实这一思想早在医林深入人心。若是真正做到了“三仁”,无疑将是中医界与患者共同的福音。

更多中药材
  • 前段时间在门诊接诊的一个患者,是一个60多岁的一个女性,体态稍微偏胖一点,她自己说,平时啊就有清嗓子的习惯啊,总是感觉咽部有痰啊,咳嗽几声能咳出少量的痰,嗓子阻塞这个异物感呢,这个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有时候吃完饭以后会更明显,更严重一些。做的......
  • 今年再来跟大家聊一聊失眠啊,有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夜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啊,有时候睡着了呢,还会容易醒,接着就会有心烦气躁,甚至影响到食欲啊。在我们消化科呢,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啊,还有许多呢,都归于了这个焦虑和抑郁,也有的人在吃这个抗焦......
  • 当时年轻也没当回事儿,嗯,现在他已经是中年了,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他平时呢,就是经常吃一些拉唑类药,我们叫做质子泵抑制剂,大家所说的叫什么什么拉唑,但是呢都没有什么效果,就是说他总是有烧心,反酸水儿倒是不多。但是每天都要吃药,有时候呢,消......
  • 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是从外地来一个患者,今年不到40岁,也是一个两个孩子的爸爸,他自己认为啊,家里负担非常重,说他有焦虑症四年了,现在一直吃的是抗焦虑的药物。他说这个从小呢,受这个父亲影响也挺大,他父亲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导致他呢就是思虑比......
  • 今天呢,跟大家聊几个症状,看看大家身体上是否有这方面问题。那几个症状主要是乏力,一动就爱出汗,有的人是一吃饭就出汗,平时睡觉呢容易流口水,甚至是一受凉呢就爱流清鼻涕,还有一些患者就会出现大便小便急,憋不住尿。这些情况到底问题出现在哪儿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