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诸葛亮的养性与养生

    邬时民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

    说起诸葛亮这个历史名人,几乎人人皆知。这位三国时代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先帝刘备拜为丞相,被后主刘禅封为武乡侯。

    诸葛亮的一生非常短暂,未过花甲。后人对他的健康方面评价是:养性有余,养生不足。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以静气超人而闻名于世。若看过《三国演义》者一定不会陌生借东风、草船借箭、卧龙吊孝、空城计等情节,诸葛亮临危不惧、智慧过人,尤其是每逢大事有静气的人物性格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空城计,更能凸现诸葛亮静气逼人,以静制胜。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空城计的主要情节:当司马懿兵临城下,而西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是空城一座的紧急关头,诸葛亮毫不慌张,悠闲地站在城楼“观山景”,并饮酒抚琴,寻觅“知音的人”。这静气,吓退了疑心过重的司马懿。

    那么,诸葛亮为何总能在危急时刻表现出非凡的静气呢?这与他自幼注意以静养性分不开。他在《诸葛亮集》一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养生,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尽管唐代诗圣杜甫在《八阵图》中描写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但是他自幼家境贫寒,青年时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高卧隆中,躬耕南阳,俭朴的生活很利于他养德明志。

    诸葛亮精于养性,却疏忽养生,以致于正值挥军北伐,以祈恢复汉室之时,却不料“星落秋风五丈原”,壮志未酬,五十三岁而卒。杜甫有《蜀相》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分析一下诸葛亮英年早逝,不可否认的主要原因是积劳成疾。这一点,他的老对手司马懿早有洞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受先帝刘备之托,辅佐后主刘禅,因急于破敌,军事政治,无论巨细,事必躬亲,缺少运动,体质虚弱,生活没有规律,终因积劳成疾,岂能不英年早逝?这方面,诸葛亮似乎也有所意识,他在《空城计》中唱道:“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俺诸葛亮怎比得上先辈古人。”同样以养性著称的周室丞相姜尚还十分注意养生,享年九十七岁。显然,诸葛亮养生逊于姜尚。

    由诸葛亮疏忽养生,我们可以引发出这样一个问题:现代人不乏英年早逝者,多数也因疏忽养生所致。人到中年,犹如多事之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几大健康杀手往往爱好光顾中年人。而现代的中年人尤其是中年企业家工作忙碌、生活少有规律,因此,在养生方面应值得引起注意。

更多中药材
  • 就是告诉我们,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温差变化比较大,那么在春天我们要多穿一点儿,不要说特别怕热,一热就着急把衣服全剪掉。秋天,你也不要着急加衣,一定要是根据气温的变化来适当的增减衣物,调摄寒温,避免出现了这种,因为过寒过热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
  • 那么结合临床的实践,我认识到这种结节类的疾病,它也是分寒症和热症。什么概念呢?说阳化气,阴成形。这种有形的结节是由于阳化气的这种功能失常所导致的,那么它分为两端,第一端呢,是阳化气的功能太过了导致阳热太盛,这种热性结节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是......
  • 那么在临床当中,失眠分为各种类型,有的人表现也不太一样,但是终归起来,失眠就有两个核心的要点,我们一定要了解。失眠的两个核心要点,在我看来,第一火热扰及心神,心神不宁它就容易失眠,第二点,心血不足,不能够濡养心神,这样也会导致失眠。那么这位......
  • 那么这种肠道的息肉尤其引起我们重视,之前跟大家科普过一句绕口令,说肠息肉一般呢,他不会转化为肠道的恶性肿瘤儿,但是肠道的恶性肿瘤儿多半是由肠息肉发展过来的,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患有肠息肉......
  • 湿热久出不去,五个方法可以帮你把胃,肝,膀胱,大肠,关节的湿热赶去。这个脸上出油爱长痘,早晨起来口苦,一吃饭就肚子胀,胳膊腿上长湿疹,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这就是身体里边有了湿热。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五个方法,不管是湿热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