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说古论今话养生②

    张国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古人讲饮食养生,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健康膳食金字塔”了。《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喜欢淡、暖、软的喝粥养生法,他曾作诗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我讲几个养生小诀窍,以供大家参考:

    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

    做到九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践行“八字”诀:童心、蚁食(少量多餐)、龟欲(心境淡泊)、猴行(多运动)。

    天天干洗面: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每天早晨起床后,反复做几十次。

    做到三个“通”:血脉要通、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做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

    坚持勤动脑:一点精神寄托都没有,衰老得反而快。马寅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歌德80岁的时候写《浮士德》,陆游《渭南集》里很多气壮山河的诗词都是60岁以后写的。

    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夏季养心要顺时。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日常生活中要戒烟酒,不饮浓茶,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过劳或过逸,根据自己机体的状况选用合适的运动来锻炼身体,则对心脏的养生保健有益。

    心的养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证心脏“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也就是说心与舌的关系密切,心脏的情况可以从舌的色泽及形体表现出来,如心的功能正常,舌红润柔软,运动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如心脏气血不足,则舌质淡白,舌体胖嫩;心有瘀血,则舌质暗紫,重者有瘀斑;心火上炎,则舌尖红或生疮。

    中医认为心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心主血脉”,指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使血液运行到全身以滋养各个脏腑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与西医学对心脏的认识基本相同。二是“心主神志”,指心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之,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轻则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反应迟钝、健忘等症状,重则出现精神失常、神昏谵语,甚则昏迷,不省人事。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喜即是高兴愉快的情绪,对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而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对人生充满悲观情绪的人则体弱多病,其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乐观愉快的好心情是心脏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

    保护心脏可以做下面的运动:

    静神调息法:端坐位,挺胸收腹,下颌内收,将右手放于左胸心前区,闭目,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慢慢地调节呼吸,使呼吸速度缓慢而深沉,右手根据呼吸的速度顺时针地轻摩心脏,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按摩一圈,共按摩36圈。有运行气血、营养心脏的作用。

    运动养心法: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那么这个案例其实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症状,就是胸闷和胃胀。大家说觉得这两个问题好像连不到一起去哈。那个我胸闷难受是有心脏病啊,那胃胀不是胃的问题么,胃病。那心脏病和胃病他连不到一起。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患者......
  • 大家好,焦虑和抑郁啊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由于社会压力比较大呀,尤其是偏中年的这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就是这种焦虑的情况特别多。而且现在呢,到医院心理科去查就是焦虑症啊,抑郁症等等等等。那么今天呢,我给大家呢举这么一个病例,那么这是......
  • 这个是马先生四十二岁,他的表现是什么呢?喉咙里面总是觉得有东西,就是喉咙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有好些年了。用咽炎的方式治,但治了很久,这个症状呢还是不怎么改善。然后他还有一些兼见症状,胸闷、腹胀、暧气,比如说他感觉是什么呢?整个这一......
  • 我讲的病例是赵女士,三十岁,那么她的表现是什么呢?头晕、耳鸣,眼睛发胀,其实头也胀痛。还有视物昏花,这眼镜模糊发干发涩,看东西模糊,然后烦躁易怒,口干口苦。那么她什么问题啊?肝阳上亢,当肝郁气结日久,肝郁之后就化火,肝阳和肝火还有什么区别?......
  • 因为我们这个阳气它的变化是根据四季来走的,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过程。春天的阳气开始滋生,夏天呢达到至盛,到了秋天阳气开始收敛,到冬天的时候,阳气闭藏,就当春夏的时候阳气旺盛,这个时候补阳气就会事半功倍。第二点什么呢?尤其到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