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道贵在仁心

    董行

    日本一代名医曲直濑道三,22岁进入足利学堂研读经书。教授正文伯问他:“你以后是不是要以儒学立身?”道三摇摇头说:“不,我将来立志学医,为困苦的穷人服务。”正文伯惊讶地问:“既然你立志学医,为什么跑来跟我学习经书?”“我打算先学好儒家学说,再去习医。先在我心里有仁民爱物的思想。这样在掌握医术以后,才可以有仁心仁术。如果没有怜悯的心,光有高明的医术是没有用的。”

    3年后,道三从足利学堂毕业,接着辛苦习医10年。他精通儒、医两道,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中兴之祖”。

    无疑,医道与仁心是紧密相连的。

    上世纪50年代,一批协和医学院的见习医师在妇产科实习,著名的产科专家林巧稚要求每个人完成10例初产妇分娩全过程的观察,并用英文写出完整的产程病案。学生们仔细观察和记录了分娩的全过程,林巧稚一份份看过后,只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了“Good(好)”,其余的作业全部退回重做。这些学生更认真地观察与记录,林巧稚对结果依旧不满意。

    于是,这些学生找来“Good”的作业,对照之下发现,那位同学的病案记录上,只比他们多写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

    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人都可以发现那“豆粒大的汗珠”,但如果不把患者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即使医术再高明,都会对此视而不见。在林巧稚的眼里,只有把患者的痛苦放在心上的学生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医院与医生漠视病案,正是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不是技术原因,而是源于医生的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责任心方面的问题。病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救治,还需要心灵的帮助与安慰。

    在英国的撒拉纳克湖畔,一位无名医生的墓碑上镌刻着铭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更多中药材
  • 杏仁,口味有很多种,有甜的,也有苦的,但是有些人因为喜欢吃苦的杏仁,而不注意它的用量,结果出现苦杏仁中毒,杏仁中毒 ,病名,因误食苦杏仁过量出现中毒症状者,见《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证见无发热或体温不足,昏迷,惊厥,呕吐,瞳孔散大,可迅速死亡......
  • 杏仁这种东西我们大家应该都喜欢吃吧,杏仁的吃法也是有很多的,比如我们在早上磨豆浆的时候,就可以放上一些杏仁,会让豆浆的味道变得非常的醇厚,而且香味十足,另外在熬粥的时候也是可以放上一些杏仁的,不过吃杏仁也是需要注意很多的,那么杏仁的食物相克......
  • 现在有很多孕妇在选择生孩子的问题上,都选了顺产,因为顺产比较好恢复,而且还不会留疤,最主要的是能够感受母亲当年生我们的痛楚和幸福感,但是顺产的宝妈们因为非常的辛苦,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所以在生完孩子之后,就需要补充营养了,那么产妇可以吃虫草花......
  • 现在的人们是越来越注重养生这一方面了,尤其是中老年人,为了自己的身体会出一些补品或者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东西,但是大多数的保健品本身含有的成分是有很多种的,比如有的保健品就含有虫草花这个成分,虫草花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的,那么不能吃虫草花的人有哪......
  • 生完孩子之后,我们就从准妈妈变成了真正的妈妈,但是这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比如饮食方面,生完孩子之后产妇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尤其是需要哺乳的产妇们,很有可能会因为饮食的问题而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拉肚子的情况,那么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