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参观中医药博物馆记趣

    厉秀昀

    最近,有朋友来京旅游,去过了大部分知名景点以后,想静下心来逛逛北京的博物馆,寻找一下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感觉。正好我手头有两本今年的博物馆通票,里面有两家中医药类的博物馆,一家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另一家是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御生堂我以前去过,于是决定陪她去看看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在博物馆门口,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他手里拿着书,来回地踱着步子,嘴里念念有词,虽然听不清具体是什么,但可以辨别出是在背诵中医经典。他神情非常专注,很陶醉的表情,让旁观者也颇受感染。也许正如卞之琳的《断章》所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进入博物馆,第一感觉是环境很好,比较安静,参观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是学生,学生看得都比较认真仔细,也有游客拿相机不停地拍照。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博物馆一年大约能接待一万人以上。博物馆占有两层楼空间,一层是中药综合展厅,另一层是中国医学史展厅。

    中药综合展厅内,摆放在中间位置的是比较名贵的动物类药材,如梅花鹿、黑熊、苏门铃、玳瑁、犀牛头化石等。周围则按照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理气、消食、驱虫、止血、安神、开窍等分类,展示着不同功用的中药材。

    进入中国医学史展厅,几个民国时期的药盒吸引了我们。标有“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字样的药盒翻开摆放,内有当时北京德寿堂药店创始人康伯卿的肖像,还印有文字,仔细端详,里面这样写道:“近来人心浮诈,竟以假药冒充本堂售卖,为害匪浅,今加印鄙人小像以防假冒伪制。”看来,民国时期已经采用肖像防伪技术了。另有一个药盒,标写着“一粒丹”,令人新奇的是,盒子是锥形体,在现在市面上,好象少见这种形状的包装。

    漫步在博物馆里,确实有增广见闻之慨。平时了解较少的一些事物特别引人驻足,比如唐律中根据损伤程度和凶器性质制定的刑罚标准表,这说明,在汉唐时期,我国的律法渐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医学亦走向成熟。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唐代的刑罚是建立在法医检验基础之上的,对损伤的原因、伤损程度均有了严格的规定。而到了宋代,宋慈及其《洗冤集录》的出现,是对法医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宋慈因而被称为“法医学之父”。

    此外,一般人较少了解中医对于职业病的认识,往往认为职业病应该是现代医学发展才出现的名词,其实不然。在中国医学史展厅的“中国医药学的新发展(明—鸦片战争)”目录下,介绍说,明清时期《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书中就记载了这方面的成就,在《外科启玄》一书中更记载了日晒疮、皴裂疮等具体的职业病名。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一个医案,这是一个气虚的患者,这个气虚主要是脾气虚,其实气虚包括好多种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啊,但总的来说还是以脾气虚为主。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嘛,当他虚了之后,整个人体一身之气也就虚了。李先生三十岁,比较年轻,虽然年轻......
  • 第一个我们现在最多的就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来的,关于烦躁啊、郁闷啊,想的事特别多呀。那么这个问题呢在中医讲的什么属于叫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都会出现什么头晕的反应。第二个生活习惯,比如熬夜为什么会头晕呢?我们头晕有很多原因,有气虚、血虚、湿热、痰......
  • 肝郁气滞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个情况,现在就会压力比较大呀。这阶段疫情也比较严重,大家就是觉得比较紧张。那么这个时候肝郁的患者更多了。那么有的时候说就是生个气呗,哎,无所谓,哎,情绪不好嘛又能怎么样呢?但是长久的这种肝气郁结,肝气不疏所造成......
  • 第一个呢就是有生理性的原因,就是喝水特别多,一次性喝好多水。还有的时候就是喝酒,喝酒之后吸收特别快,排泄也非常快,这种也是正常的。还有那时候天特别冷的时候,天冷之后受这个冷空气刺激排尿会比较多。那么这些都是由正常的一些反应,不要担心过度。但......
  • 大家好。过敏性鼻炎是常发的这么一个疾病啊,尤其现在开始入秋,天气转凉之后就容易犯了。那么这个原因在于哪儿呢?就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外界风寒所造成的。给大家分享一个医案,这是一位刘先生,四十六岁,他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每到十月底十一月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