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深秋多寒护好胃

    何蒲 湖南省双峰县人民医院

    随着气温下降,眼下又到了胃病的高发季节。体质稍弱或素有胃病者,一旦受寒就常常会出现胃痛、腹胀、呕吐等不适症状,让人好生苦恼……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医生诊断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此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多于女性。

    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有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症状,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但有的患者空腹舒适,饭后不舒),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因受寒,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温变化有关。腹胀患者占70%,常因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嗳气者约占50%,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其他还有食欲不振、泛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现代临床研究发现,除了受寒因素外,抽烟与饮酒也是诱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而酒精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故长期嗜酒者可使胃黏膜受损而产生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学并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名,但类似慢性浅表性胃炎表现的描述却散在历代文献的胃脘痛、腹胀、嘈杂、痞满、呕吐等诸多篇章中,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素问·经脉篇》曰:“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噎。”“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历代中医名家对此病的原因多责之饮食不节、情志失畅、六淫内侵、脾胃虚弱等诸多方面。

    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选用温胃舒胶囊、良附丸、越鞠丸、香砂养胃丸、养胃舒冲剂、三九胃泰、香砂六君子丸等中成药来治疗。而时时顾护胃气,注意防寒保暖、调摄情志、节制饮食、劳逸适度,对于防治慢性浅表性胃炎都是重要的措施。

更多中药材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