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粥调养小儿秋季腹泻

    祝建材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多在秋季流行,故习称“秋季腹泻”。临床多表现为腹泻、发烧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体征。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大便镜检以脂肪球为主,大便电镜检查时多数可发现轮状病毒。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泄泻”的范畴。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感受外邪,极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故小儿腹泻以脾胃虚弱为主,病邪为次。治宜健脾清热、和胃固肠。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药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家长不妨一试。

    山药苡仁粥 取山药粉3~6克,炒薏苡仁、炒扁豆各3克,粳米5克,加水煮粥,每天1~2次服食。具有健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脾虚腹泻。

    山药扁豆粥 取鲜山药(去皮,洗净)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将粳米、扁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八成熟,再将山药(捣成泥状)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2次温食。具有消暑化湿、健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湿热并重型腹泻。

    茯苓粳米粥 取茯苓粉、车前子、粳米各5~9克。先将车前子(布包)入锅中加水煎半小时后取出布包,再将茯苓粉、粳米一起放入煎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具有清热健脾、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湿重于热之腹泻。

    丝瓜叶粥 取鲜丝瓜叶30克,粳米30克。先将丝瓜叶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再滤取煎汁煮粳米为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分2次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感受外邪、热重于湿型腹泻。

    大枣粳米粥 取茯苓粉、大枣、粳米各6~9克。先将大枣去核切碎,放入锅中加水浸泡20分钟,然后把粳米、茯苓粉一起加水煮成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每天2次。具有健脾补中、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泄泻止后的调养。

    山楂神曲粥 取山楂50克,神曲15克,粳米30克。先用纱布将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去掉药渣,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加适量白糖调味,即可食用,每天2次。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功效,适用于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造成消化不良的患儿。

    糯米固肠粥 取糯米30克,山药15克。先将糯米炒微黄,山药研成细末,然后把二者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共煮成粥,熟后加胡椒面少许,白糖适量调服,每天2次。具有健脾暖胃、温中止泻之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寒型腹泻。

    茯苓大枣粥 取茯苓粉30克,大枣15克,粳米30克。先将大枣去核切碎加水浸泡20分钟,然后把粳米、大枣去核切碎,再将粳米与党参末、莲米末、枣肉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加白糖少许,即可食用,每天2次。具有健脾补中、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脾虚久泻者。

    参莲大枣粥 取党参10克,莲米10克,大枣15克,粳米30克。先将党参、莲米研成细末,大枣去核切碎,再将粳米与党参末、莲米末、枣肉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加白糖少许即可食用,每天2次。具有益气健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之患儿。

更多中药材
  •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
  • 我们一般来讲呢,稍微活动之后吃点饭浑身大汗,什么问题呢?往往气虚造成的。这个卫气有固涩汗孔的作用。所以当气虚的时候,固涩不了,稍微活动一下汗就出来了。像更年期那个出汗是潮热发热,上来的快,下去的快。那么还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觉,枕头湿了就是盗汗......
  • 那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陈皮。陈皮首先呢它有行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同时呢稍微有点利湿的作用,它和半夏合起来还能够去痰。然后茯苓,茯苓这个药呢健脾,利湿兼固。但是呢在这里面呢利湿的作用更强一点,健脾的作用也有。同时呢还有一定安神的作用。白术,补气健......
  • 大家好,心绞痛呢是我们中老年人常发的几个症状。那么心绞痛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们讲这个心脏,就像我们这个拳头一样,上面有一条血管叫做冠状动脉。那么当这个冠状动脉它的血流不畅的时候,心脏的这个肌肉血就不够了,叫心肌缺血。缺血之后呢,还在跳啊,就觉......
  • 大家好,今天呢给大家呢讲一个脾肾阳虚的这么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呢,患者是杨先生,四十五岁,那么脾肾阳虚呢,其实我们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呢是什么呢?是五更泄泻,就是到凌晨的时候,快起床的时候马上肚子疼,要上厕所,天天都这个点。有人说我们就是习惯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