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枳壳酒方——(赤游风)

    赤游风又名“游风”、“赤游丹”。多因脾肺燥热,或表气不固,风邪袭于腠理,风热壅滞,营卫失调所致。滞于血分则发赤色,名赤游风或赤游丹;滞于气分则成白色,名白游风。症见突然发作,游走不定,皮肤红晕、光亮、浮肿,形如云片,触之坚实,搔痒,灼热,麻木。多发于口唇、眼睑、耳垂及胸腹、背部等处。亦可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与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相似。以下介绍两种治疗本病的药酒,供选用。

    (《圣济总录》)

    【配方】枳壳(去瓤麸炒)、柏白皮各半斤、五叶草一斤。

    【制法】上三味,细剉,生绢袋盛,以酒一斗浸七日。

    【主治】治刺风游风。

    【用法】每温饮一盏,并服不妨,常令有酒力佳。

    说明:《普济方》同上。

更多中药材
  •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
  •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42岁的男性,他来找我的时候主要表现就是这个,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个胀闷,还有呢就是平时工作的时候容易生气,心烦,晚上睡觉呢也是特别容易做噩梦。我看了一下他的脉象呢,是弦滑脉,苔是白腻,有齿痕。从上面这些表现呢,中医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