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连生产与保护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我国鄂西南边陲、八百里清江的发源地、土家族、苗族生活的那片神奇土地上,在海拔1200-1600米的高山上,那里春迟夏凉,雨量充沛,多雾寡照,几千年来生长着一种名贵的草药——黄连。而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又使利川成为了地道药材黄连的主产地。

    (一)黄连作为名贵的传统中药,两千年前就已入药,最早记载于战国至东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并且在历代本草书中都被列为上品,是常用药材。黄连,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高热烦躁、胸满呕吐、泄泻痢疾、目赤、口疮、痈肿、疔毒等症。为医治痢疾的特效药。

    黄连在我国产区较广,唐书宋史中都有“施州贡黄连”之说,可见湖北施南府在唐宋时已盛产黄连。而在四川石柱和湖北利川的县志上也都有“邑产最多”的记载。这两个县自然生态环境一样,山连着山,相隔百余里,所产黄连质量最佳,为商品黄连中的味连,又称鸡爪连、川连、“南岸连”(指长江南岸所产),是黄连的地道药材。

    由于生长环境的限制,在自然状态下黄连种子的萌发率极低,其自然更新极慢,加上连年采挖,资源日趋枯竭,产量极少,黄连紧缺由来已久。因此黄连的主产区也就成了最早的人工栽培地区。

    黄连何时变野生为家种不得而知,据《利川志》、《利川特产志》记载,利川黄连栽培始于唐代,至清代栽培甚广,民国时初具规模。

    (二)据1984~1994年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结果,我国野生黄连蕴藏量约13万kg,人工栽培面积约20万亩,年产量200万公斤,其中年产量在10万公斤以上的唯有湖北利川和四川(现重庆市)石柱。

    黄连全国正常年需求量为180万公斤左右,而利川与石柱所产黄连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其中利川、石柱各占四成。

    据了解,目前利川黄连小檗碱含量高达8%,质量居全国第一。全市黄连总面积保持在4万亩,年产黄连60万公斤。

    20世纪90年代,黄连收购价为每公斤20~40元,出口价为每公斤20~30美元,年出口量为25万公斤。近年来黄连一直为热点品种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2000年曾达每公斤140元,2003年上半年受SARS影响,全国几大药市曾一度升到每公斤200元以上,目前仍维持在每公斤160~180元。

    (三)过去,黄连传统的人工种植是靠搭棚遮荫,每栽一亩黄连需用10立方米的木材,要砍伐3亩森林,从而造成了森林被毁、水土流失,自然生态被严重破坏。1958年,由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锦堂教授在利川福宝山首创的“栽培黄连的玉米和造林遮荫技术”,改变了600年来栽连毁林的状况。几十年来在徐氏技术基础上,利川黄连栽培主要模式有:

    林下栽连。为了解决林连矛盾,在柳杉林、马桑林、混交林下栽种黄连,既发展了面积,又不毁林木,还对林木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全市林下连达2万余亩。

    药连间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采用厚朴、黄柏、杜仲等木本药材与黄连套种,与黄连共生共长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全市目前药连间作面积1万余亩。

    遮阳网栽连。推广选用遮阳网遮阴栽种黄连,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宜大面积推广。药农易于接受、实施。全市现有遮阳网栽连5000亩。

    玉米栽连。在玉米地套种黄连,达到连粮双收,保护生态。全市现有玉米连5000余亩。

    精细育苗。为解决传统育苗出苗率低、连苗紧缺矛盾,采用种子沙藏和精细育苗模式。全市现有2000余亩黄连育苗全部采用这种方法。

    养蓄栽连。黄连生长需要大量的农家肥,与大力发展养蓄业结合,利用猪牛等家养牲畜的粪便与杂草的混合物施肥,保证了利川黄连的品质和药效。

    连起林丰。种连栽树和在幼林下栽种黄连,通过5~10年栽培,黄连丰收,树木成林,连起林丰,起连还山,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黄连栽培新技术促进了利川整体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了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也使黄连不至于成为濒危植物,保证了黄连生产得以持续发展。

    (四)在今年9月于利川举办的“中国黄连利川论坛”上,清华大学的郭志刚、樊克峰等研究人员还公布了他们对利川新法栽培黄连的研究结果。

    其主要内容有:

    黄连根茎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不受株龄的影响,5年以上株龄黄连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有所下降,其原因需进一步探明。低海拔地区比较适宜黄连盐酸小檗碱的合成,高海拔不利于幼年黄连的盐酸小檗碱合成。大花叶和小花叶品种比无光叶植株根茎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高。

    黄连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如海拔、年限、土质等)影响差异小于不同部位(根茎、叶柄、须根)间的差异,但这些影响因素不容忽视。黄连主要成分小檗碱富集的整体趋势是,根茎多于叶柄,叶柄多于须根。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黄连进行宏观质量评价是可行有效的,有利于准确快速地宏观把握黄连整体质量方向。

    这些研究为规范黄连种植技术、制定GAP标准打下了基础。

    (五)利川地道中药材黄连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2001年已被湖北省科技厅确定为该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三年的实施,较好地完成了试验示范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正在申请黄连的GAP认证。

    利川黄连GAP示范基地选建在福宝山药材场。他们围绕各个生产环节不同操作方法进行试验,通过对照分析,确定最佳方法,并在示范基地进行规范化种植,淘汰不适宜方法,巩固推广最佳方法,提高产品质量。

    例如,在品种选育、精细育苗、密度比较、肥料配比、病虫害防治、棚架改革等不同因子试验中都取得了成效。如精细育苗成苗率达95%,苗齐苗壮,保证了全市用苗需求。

    在棚架改革上的突破,较好地解决了栽连毁林矛盾,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上,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施农家肥、限施化肥,充分利用养牛项目发展畜牧业,提供有机肥源;禁用高残农药,采用人工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广泛采用地炕式烤房技术,杜绝煤油、柴油熏烤,保证黄连商品质量。

    今年8月,他们还在湖北中医药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会同利川药监局、基地技术人员,按照GAP的要求,从黄连生产基地自然环境条件、黄连种质标准及评价、黄连育苗及移栽、施肥、灌溉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采收及产地加工、包装、储存及运输等方面制定了黄连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并制定了黄连药材的质量标准。

    目前,他们正在为进行黄连的GAP认证、为首批取得黄连药材和饮片的批准文号而做着积极的准备。

    (六)如今,在利川这个巴楚文化交融汇合之地,古朴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林幽水秀,山川秀美,风光旖旎,黄连生产与自然生态相互促进,和谐发展,药、粮、林、畜牧业四丰收,形成了良性循环。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田 木

更多中药材
  •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归脾丸的其他的作用。归脾丸是中药著名的一个方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等等的组成,它的作用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所以它主要治疗的是心脾两虚,和脾不血,主治心慌、......
  •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古方,用来解决脾虚脾湿、脾寒、脾积以及肝郁克脾等等的问题。这个古方其实就是实皮散,它是由槟榔、茯苓、白术等等组成的,可以健脾利水,解决脾虚脾湿的问题。其中呢,槟榔破积,降气行滞,作用于胃和大肠经,并且有降气行水的作用。茯......
  •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身体有什么特征呢?第一:腹部松软,赘肉比较明显。第二:舌苔厚,容易口干口苦。第三:皮肤出油比较多,容易出汗。第四:倦怠多思,少言懒动。大家发现有上述这些典型的特征以后,或许暗示你也存在着水湿之气比较重的问题,建议要及时调理。......
  • 肝气郁结在临床上常见有四类症状。第一,平常的唉声叹气,情绪波动比较大。第二,胸闷,胸胁胀痛,女性同志呢是乳房胀痛。第三,入睡比较困难,并且容易醒,梦多,头胀头疼。第四,嗓子里面总感觉到有异物,四肢沉重,乏力等等。出现了以上四种症状该怎么办呢......
  • 这个木香顺气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行气化湿,还有健脾和胃这样一个作用。我们都知道脾胃属于三焦当中的中焦,起到一个让浊物下行让清气畅行的作用。但是当湿邪阻滞脾胃以后,中焦交通的功能就被破坏,从而导致浊气不能下行,而有时候反而往上走,就会产生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