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辨证论治子宫肌瘤的基本原则

    中医药何时可用,效用如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教授

    肖承宗:

    中医药治疗可以控制肌瘤增长,改善症状,收到很好的疗效;对于有手术指征而已行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也可防止肌瘤复发及软化瘢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副教授

    叶敦敏:

    临床上对诊断为巨大子宫肌瘤或短期内快速增大的肌瘤,或围绝经期肌瘤合并子宫内膜明显增生过长等,原则上不主张行药物保守治疗,包括中医治疗。对其他情况的子宫肌瘤均可以考虑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行剔除术后采用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复发,同时有调经助孕之效。但无论中医药或西药治疗,均应定期检查。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何燕萍:

    中医中药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祛邪,注意提高整体功能,在行气活血、散淤消瘤的同时,配合补法,消补结合,并兼顾月经周期,可收消瘤与调经并举之功。另外再配合针灸、穴位注射、灌肠、外敷等外治手段、内外兼治,其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现已成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一个主要选择。

    在肌瘤早期,通过调整生活起居及饮食,再辅助以适当的中药治疗,一般都是可以控制其发展,或使其逐渐缩小甚至消失。

    4种证型辨证施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教授

    肖承忄宗悰

    子宫肌瘤这个病名中医文献上虽然没有,根据它的临床表现,主要属于中医“瘕”范畴,它与两千年前中医古籍《内经》中记载的“石瘕”很相似,主要与感受风寒,郁怒气滞及气虚血滞有关(、瘕: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

    我们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及分期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则以活血化淤,软坚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同时,必须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具体病情随证施治。主要分为气滞、血淤、痰湿、湿热4种证型,各种证型相同的表现是子宫有积块,质硬,较小者常于妇科检查及B超时发现,不同的表现和治法如下:

    ⑴气滞证

    主要表现为伴小腹疼痛,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苔薄润,脉沉弦。治法为行气导滞,活血消。方药用香棱丸(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

    ⑵血淤证

    主要表现为疼痛拒按,面色晦黯,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夹血块,口干不欲饮,舌紫黯或边有淤点,脉沉涩。治法为活血散结,破淤消。药用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加三棱、莪术。

    ⑶痰湿证

    主要表现为小腹时或作痛,或伴月经不调,带多色白,胸脘满闷,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弦细而滑。治法为理气化痰,破淤消。方药用开郁二陈汤(制半夏,陈皮,茯苓,青皮,香附,川芎,莪术,木香,槟榔,甘草,苍术,生姜)。

    ⑷湿热证

    主要表现为带多色黄或臭秽,小腹及腰骶部疼痛而胀,经期加重,尿少色黄,可伴有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为清热利湿,祛淤消。方药用大黄牡丹汤(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冬瓜子)加红藤、败酱草、制穿山甲等。

    经验之谈

    本人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气虚血淤多见,采用“分期治疗,益气消,补消结合”的治疗原则。因经期与非经期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须分期治疗。经期若出血量多时以益气缩宫,化淤止血为主,兼以软坚消,非经期治疗以活血化淤,软坚消,兼以益气,以消瘤为主,或服汤药或服丸剂,因病情而定。剂量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

    采用中医药治疗时,肌瘤越小,效果越好。要强调的是,不管是用汤药或是中成药,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典型病例

    毛女士,38岁。2002年9月来我院就诊。症状为:月经量多1年余,比以往增加1倍以上,持续8~9天或14天,伴身倦乏力,懒言气短。近两月来,症状有所加重,经期一般7~9天,经量增多,色黯有块,小腹及乳房胀痛。察其面色晦滞,舌体胖质黯,苔白,脉沉细。妇检发现子宫增大如孕50多天大,质硬,双侧附件正常。经B超检查显示为子宫肌瘤,大小约3.0×2.1×1.6厘米。中医诊断为气虚血淤症,给予中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2002年12月停药后复诊,月经已正常,面色红润,诸症均已消失。检查发现子宫已恢复正常,肌瘤消失。2003年3月随访无复发。

更多中药材
  • 肝郁气滞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个情况,现在就会压力比较大呀。这阶段疫情也比较严重,大家就是觉得比较紧张。那么这个时候肝郁的患者更多了。那么有的时候说就是生个气呗,哎,无所谓,哎,情绪不好嘛又能怎么样呢?但是长久的这种肝气郁结,肝气不疏所造成......
  • 第一个呢就是有生理性的原因,就是喝水特别多,一次性喝好多水。还有的时候就是喝酒,喝酒之后吸收特别快,排泄也非常快,这种也是正常的。还有那时候天特别冷的时候,天冷之后受这个冷空气刺激排尿会比较多。那么这些都是由正常的一些反应,不要担心过度。但......
  • 大家好。过敏性鼻炎是常发的这么一个疾病啊,尤其现在开始入秋,天气转凉之后就容易犯了。那么这个原因在于哪儿呢?就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外界风寒所造成的。给大家分享一个医案,这是一位刘先生,四十六岁,他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每到十月底十一月份的时候......
  • 这个病例呢是一个女性患者,李女士,三十七岁,就是由于这孩子不太听话,然后教育孩子等等过于生气了,上肝火了。这个林女士生气之后,就发了一顿子火之后,这个肝火就一下上来了。上来什么表现呢?头胀痛啊,头胀头疼,尤其是太阳穴这两侧特别疼,然后呢目赤......
  • 第一,怕凉。过于辛凉的东西会损伤脾胃,一个是吃凉的东西,脾胃虚,还有一个风邪直中胃脘,这个风直接吹到胃里边儿啊,也怕这种凉,凉了之后这种胃受到刺激之后会觉得脾胃胀啊凉啊这种不舒不适的这个表现。第二,怕过激过饱。就是饿一下,然后呢又一下食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