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治疗异位性皮炎中医有特效

    异位性皮炎又称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即通常说的湿疹的一种,是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异位性皮炎多发于过敏性体质的婴幼儿及青少年,部位遍及脸、颈、手肘、膝窝、四肢背侧等,表现为红疹、皮肤变厚、粗糙等症状。这种病会反复发作,且患者常因瘙痒难耐而抓得身上伤痕累累,不但有碍外观,甚至引发睡眠障碍或影响户外运动及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常伴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病程长、治疗难,被医学界视为“湿疹中最难治的一种”。

    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的报道都表明异位性皮炎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工业化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异位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工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儿童患病率为20%,英国患病率近50年增长3倍,美国曾预测,到2009年异位性皮炎发病人数将达到2200万。在我国,6-20岁异位性皮炎患病率为0.7%,占皮肤科儿童就诊患者的30%,城市患病率为1.1%,农村为0.73%。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曾对国内10多个大城市的特应性皮炎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0-6岁儿童发病率为3%,受困扰者高达230万人-300万人,此病正在成为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仍采用局部慎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润肤剂,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远期疗效不肯定,副作用难以回避。随着近年来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的飞速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优势逐渐彰显。

    异位性皮炎在中医学中被形象的称为“四弯风”,即四肢屈侧、伸在中医学中被形象的称为“四弯风”,侧多形皮疹,呈湿疹化或苔藓化损害,剧烈瘙痒,时轻时重,缠绵难愈。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所致。患儿禀赋不足,而致素体热盛;或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脾虚湿滞,复感风、湿、热邪,合而发病。中医通常采用内服加外洗中药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内外合用以减轻、消除患者皮损和瘙痒的症状。中医药外治方法众多,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独具特色。对于异位性皮炎而言,中医药比起皮质类固醇激素外治有其副作用小、依赖性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在临床中有着不俗疗效。

更多中药材
  • 胃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胃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胃癌病变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无转移至有转移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因此早期,进展期乃至晚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不仅如此,各期之间症状常有很大交叉,有些患者病变已届进展期,但症状尚不明显,......
  • 胃癌高危人群主要是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男性,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常吃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等食物吸烟、酗酒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恶性贫血A型血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
  • 胃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列居第四,而我国更是全球胃癌的高发区,胃癌致死率在全球排列第一。胃癌目前仍是因肿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迄今为止,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胃癌的最重要手段,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
  •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癌症,只是随着人年龄增长愈易患癌。一般40岁以上最容易患癌。专家指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发生癌症之前存在一个时间较大的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一般为2......
  •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术切除后仍可继续享受正常生活,一般来说,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胃癌切除术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体重,由于创伤或不能正常进食,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等消耗,致使体重下降,还可发生一些维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在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