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陈退翁与《伤寒针灸穴解》

    关键词:陈退翁《伤寒针灸穴解》

    据文献记载,由清至近代(公元1644~1948年),清代医者重药而轻针,针灸逐渐转入低潮,好的针灸著作更是少见,是针灸学术的衰落时期。究其原因,清代医者轻视针灸与上层阶层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借口针灸“脱衣露体,有伤大雅”以鄙视针灸。在这非常时期,陈退翁的《伤寒论章句》问世了。

    陈退翁生平

    陈氏详细生平史料,一般医史文献馆未存,但据退翁先生之友人王有树(植庭)在本书卷首所作‘王叙’中,尚有些许迹象可寻:陈退翁(恭溥),清代咸丰年间候官(现闽候)人氏。退翁幼习举子业,即好博览群书,及壮,遨游湖海间,见闻益广,退而以岐黄之术著。其治病用药一宗仲景之法,又能神明而变通之,以故应手生春,十全为上。道光二十六年,定居台江著成《伤寒论章句》。陈氏一生精力尽于此书,虽年近古稀,犹胘胘以活人。《伤寒论章句》的问世,被学仲景者奉为圭臬,循是以辨证而施方,卓然自成一家。

    《伤寒针灸穴解》概貌

    《伤寒论章句》全书计分为六卷,而《伤寒针灸穴解》附于最后一卷。其内容按次序依次为:针足阳明法、刺风池风府法、刺期门法、刺大雄肺俞肝俞法、灸太溪穴法、灸背恶寒法、刺便脓血法、灸温其上法、灸厥阴厥法。仲景《伤寒论》,医学之准绳。陈氏编本书的目的:“较之修园,浅而又浅,期与及门,易于领会。”其特点是:在伤寒针灸腧穴各论中增加了穴解。此部分应为初次尝试,用中医理论对腧穴的功能和应用范围进行解释,阐明针灸腧穴能治疗疾病的道理,在治疗各病种中增加了选穴和配穴的方法,使理、法、方、穴、术成为一体。其学术意义在于:使学习《伤寒论》特别是学习《伤寒论》的各种针灸法,得到更通俗的指导。而对《伤寒论》各方主张灵活应用,不能拘泥于六经,故凡临床、授徒,都有很大帮助。

    《伤寒针灸穴解》范例解读

    《伤寒针灸穴解》共有“九法”范例,今择其一结合临床给予分析。刺期门法:期门,上一穴,左右各刺出血。主治胸中烦热、奔豚、胸胁痛、支满,男子妇人血结胸满,伤寒过经不解。刺期门穴者,泻肝实以通经脉也。如妇人热入血室,见于伤寒论,是说妇人中风发热恶寒,适月经来潮,表邪乘内陷血室,七八日后表热已除,而症见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此热与血结,病及厥阴,而肝藏血,主疏泄,故可取期门穴治之。现代针灸学认为,期门一穴,除主治肺系病症、心系病症、脾系病症外,尚能治疟。疟症若由于病邪入于阴经。或疟疾日久不愈,瘀血结于胁下,可取期门治之,其原理为肝藏血,厥阴可疏解病邪由阴出阳之故。

    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36400)相鲁闽

更多中药材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