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

    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

    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是根据经、带、胎、产的临床特征,结合全身症状、舌象、脉象,按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的原则,来确定它的证型诊断。因此对妇科疾病的辨证,必须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辨别脏腑、气血的病变性质,作出正确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妇科采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是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个别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如产后发热的感染邪毒型,病变表现了温热病的发展全过程,

    此时用卫气营血辨证就较为合理。当然无论何种辨证方法,尽可以八纲统而论之。

    兹将妇科疾病常见证型,按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列表于下

    表5-1脏腑辨证证型简表

    证型 妇科特征 全身证候 舌象 脉象

    肾气虚 经行先后不定期,经行后期,量或多或少,经量过少,经色淡红,崩漏,经闭,胎动不安,滑胎,不孕,阴挺,难产 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精神不振,面色晦黯 舌淡红,苔薄白 沉细

    肾阴虚 经行后期或先期,经血量少、色鲜红,经闭,崩漏,经断前后诸证,胎动不安,不孕 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颧红,手足心热,失眠盗汗 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或花剥 细数,尺脉无力

    肾阳虚 经行泄泻,带下量多、清稀,子肿,不孕,崩漏,胎动不安 腰酸腿软,甚至腰痛如折,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性欲减退,精神萎靡,泄泻,水肿 舌淡,苔薄白而润 沉细而迟,或沉弱

    肝气郁结 经行先后无定期,经量多少不定、血色暗红,经行不畅,痛经,经闭,不孕,缺乳 胸胁乳房胀痛,胸闷不舒,小腹胀痛,时欲太息,嗳气,食欲不振 舌正常,苔薄白 弦

    肝郁化火 经行先期,量多、色紫红,崩漏,经行吐衄,妊娠恶阻 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苦而干,烦躁易怒,胁痛 舌红.苔薄黄 弦数

    肝经湿热 带下色黄或赤、臭秽,阴痒,阴蚀 胸闷胁痛,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口苦咽干 舌红,苔黄腻 弦滑而数

    肝阳上亢 经断前后诸证,妊娠眩晕 头晕头痛,目眩,耳聋,耳鸣,四肢麻木、震颤,少寐多梦,手足心热 舌红,苔少 弦细或弦而有力

    肝风内动 妊娠瘸证,产后发痉 头痛头晕,眼花,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手足抽搐,角弓反张 舌红或绛,无苔或花剥 弦细而数

    脾气虚弱 经行先期,月经过多、血色淡,崩漏,经闭,带下,阴挺 面色淡黄,四肢倦怠,无力,口淡乏味,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舌淡,苔薄白 缓弱

    脾阳不振(痰湿)经行泄泻,带下,子肿,不孕,经行后期,闭经,恶阻 面色觥白,倦怠无力,畏寒肢冷,甚则浮肿,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溏泄,形体肥胖,心悸气短 舌淡,胖嫩,苔白腻 缓滑无力或滑

    肝虚血少(心脾两虚)月经后期,量少,闭经,胎动不安,月经先期,崩漏,脏躁 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怔忡健忘,少寐多梦,神疲肢倦 舌淡红,苔薄白 细弱

    心肾不交 经断前后诸证,脏躁 怔忡,健忘,虚烦,多梦,头晕耳鸣,腰酸腿软 舌红,苔薄或无苔 细数,两尺无力

    阴虚肺燥 经闭,经行衄血,妊娠咳嗽 头晕耳鸣,两颧潮红,潮热,盗汗,咳嗽,手足心热,咽干鼻燥 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 细数

    肝肾阴虚 崩漏,妊娠眩晕,脏躁,阴痒“肾阴虚”与“肝阳上亢”二型之合证 舌红而干 弦细而数

    脾肾阳虚 经行泄泻,带下,子肿“肾阳虚”与“脾阳虚”二型之合证 舌淡,苔白洞或腻 沉迟或沉弱

    表5-2气血辨证证型筒表

    证型 妇科特征 全身证候 舌象 脉象

    气虚 经行先期,量多色淡、质稀,崩漏,恶露不绝,阴挺,胞衣不下 面色光白,气短懒言,神倦乏力,头晕,目眩,小腹空坠,多污 舌淡,苔薄白 缓弱

    气滞 经行后期,淋漓不畅,痛经,经闭,症瘕,缺乳 胸闷不舒,小腹胀痛连及两胁,痛无定处,或腹部包块,推之可移,按之可散 舌质正常,苔薄白 弦

    血虚 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质稀,经闭,经后腹痛,胎动不安,不孕,缺乳 面色萎黄,指甲色淡,唇色淡红,皮肤不润,头晕,眼花,心悸少寐,疲乏无力,乎足发麻 舌淡,苔少 细而无力

    血瘀 经期不定,色紫有块,经行不畅,痛经,经闭,崩漏,症瘕,产后腹痛,恶露不下或恶露不绝,胞衣不下 小腹疼痛,或有积块,痛处不移,如针刺状,按之痛甚,血块下后痛减,皮肤干燥,甚则甲错,口干不欲饮 舌紫黯,舌边有紫点或瘀斑 沉涩有力

    血热 实热:经行先期,月经过多,色紫红、质粘稠,崩漏,胎动不安,恶露不绝 面色红,口干发热,渴喜冷饮,心胸烦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 滑数或洪数

    虚热:经行先期,经量少、色鲜红,崩漏,胎动不安 面色潮红,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少寐多梦,盗汗,口燥咽干 舌红,苔少或无苔 细数无力

    血寒 实寒:经行后期,量少、色鲜红,崩漏,胎动不安 小腹绞痛,得热稍减,面色青白,形寒肢冷 舌黯,苔白 沉紧

    虚寒:经行后期,量少、色淡,痛经 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头晕短气,腰酸无力 舌淡,苔白润 沉迟无力

更多中药材
  • 膝关节炎的治疗呢,我们提出了一个三联疗法,传统上我们认为【三分治七分养】,现在我们发现其实更多的这个运动才是核心要素。我们改一个字,【三分治七分练】,这个一字之差含义不一样了,特别突出这种运动的这种效果,特别是我们说臀腿,大腿前面后面,里侧......
  • 身体湿气重,常用的健脾祛湿六味药分享给大家。1.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除胀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3.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4.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散寒的功效。5.厚朴:具有温......
  • 很多人质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大家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其实在很多中医古籍中都已经有记载。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呢,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早期的表现呢,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常常会......
  • 嗓子疼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嗓子一疼就以为是发炎了,其实原因有很多种,需要辩证对待。比如嗓子疼常见的表现一般是咽喉肿痛,有异物感,这种症状中医称之为风热喉痹,西医叫急性咽炎,主要是风热邪毒导致。还有一种除咽部疼痛以外,伴有扁桃体红肿,或者是......
  • 【外台秘要】中提到,凡人年30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 眼暗,意思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以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老现象。足三里的位置呢,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