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征候研究中的方法

    中医证候研究如何进行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以痰证研究为例,探讨了中医证候研究的步骤与方法。建立辨证标准 证候研究当务之急是要确立证的辨证标准。这是关系到证侯研究是否正确的重要前提,也是确保研究结果具备科学性,结果具有可比性的必要条件。应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辨证标准。例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对566例心脑血管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痰证宏观辨证方程式。主要指标为咯痰、喉中痰鸣、舌苔腻、脉滑;次要指标为胸腹痞闷、嗜睡、肥胖、口干不饮、恶心呕吐、口眼歪斜。痰证宏观辨证标准为:1.具备主要指标两项,2.舌苔腻加次要指标1项,3.咯痰加次要指标两项,4.喉中痰鸣或脉滑加次要指标3项,5.具备次要指标4项。回代检验表明,该辨证标准的敏感度为0.923,特异度为0.929,准确度为0.926。前瞻性研究显示其敏感度0.922,特异度1.0,准确度0.953,临床符合率较高,对心脑血管病痰证辨证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系统学习中医理论 文献研究是开展证候研究的重要环节,可帮助熟悉证的形成、发展、临床表现、致病特点、治则治法等,启发研究思路,更好地制定研究计划,选择观察指标。在痰证文献研究中发现,痰是体内水湿津液代谢异常,停聚而成,痰、饮。水湿同源,推测体液循环(水液、血液、淋巴液等)及其调节(神经内分泌)异常、离子通道异常、代谢产物堆积、物质代谢调节异常等,应属痰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重视临床研究 证候只能在患者身上辨证,多数症状体征,特别是舌象脉象在动物身上无法正确观测到,故证候研究主要应在临床,避免过分依赖实验动物模型。证候的动物模型主要用于中药辨证治疗的药理实验研究,而对证候的诊断及其本质研究等则不太适合。对关键指征重点研究 例如腻苔和滑脉是痰证比较特征性的表现,应采用现代检测手段,定量研究其形成机理和病理生理学基础。若能有昕突破,将大大促进痰证的研究进程。其他证型都有1、2个最关键的指征,必须深入开展基础性研究,总结其规律性变化,寻求突破。避免过分追求某一物质基础 选择合适的研究指标,要从中医理论出发,以临床为依据,从四诊中筛选相关性指标;并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尤其要选择全身性和调节性指标;采用生物信息学综合分析方法,将多方面的结果综合分析,尤其注意分析其内在联系,提取出规律性的东西,勾画出证侯的基本轮廓。证候研究应避免过分追求某一种物质基础,证的实质决不可能是某一种物质。摘自:中国医药报文/方永奇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应该都吃过芥末这种东西吧,芥末除了可以做成酱以外,也是可以用来榨油的,也就是传说中的芥末油,很多人都喜欢芥末的味道,吃下去的时候,感觉神清气爽,当然也有很多朋友会被芥末呛的流眼泪,难以忍受,不过过后,也是非常难戒掉芥末,那么芥末籽是白芥......
  • 提到白芥子,可能大家都没有什么印象,平时都没怎么接触过,其实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能治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疾病,比如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等等;它还叫做辣菜子,在四川、安徽、河南、山东比较多;那么白芥子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功效呢?白芥子外敷......
  • 有一种汤,是大众非常喜爱的养生汤,它是由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三种中药熬制而成的,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功效,共同熬制成汤,功效更是可以增强;具有降气消食、温化痰饮之功的方剂,用于老人中虚喘嗽,痰壅气滞之症,这种汤就是三子养生汤;那紫苏子莱菔子......
  • 关节炎这种疾病在中老年人身上是常见病,当然有很多劳动力比较重的青年朋友们也出现了关节炎疾病,关节炎的种类有很多,类风湿性的关节炎就是高发的一种,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关节炎,对于患者的伤害都比较大,也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到底白芥子与花椒的功......
  • 面瘫是最近这些年高发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冬季,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注意保暖,可能因为天气寒冷,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就导致了面瘫的病发,面瘫的中医治疗办法还是非常多的,比如针灸就是其中的一种,另外中药材天南星也有治疗面瘫的效果,那么究竟天南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