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鲜为人知的咽喉型咳嗽

    冬春季节常有一些特别的咳嗽病人,说是感冒却又不打喷嚏、流鼻涕,也不发烧、不头痛,只是阵阵地咳嗽,无论用什么止咳药也无济于事,服用再多的抗菌素,仍然无效,肺部透视,一切正常。咳嗽反复,久治不愈,病情短的持续数周,长者可达数月。

    此类病人的共同症状是咽干咽痒,咽部稍受气体或粉尘刺激即干咳不止,咽痒如蚁行;或有异物、痰粘在咽部,拼命咳出而后快;咽部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严重的可见咽后壁黏膜萎缩。其实,这就是鲜为人知的“咽喉型咳嗽”。

    “咽喉型咳嗽”的病因是什么呢?专家认为,主要与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气候干燥、尘土飞扬,容易引起干咳痰黏,而且大多数患者为城市居民,这与城市空气污染、灰尘废气刺激关系密切,厨房排气不佳,油烟、烟气刺激而使咽痒咳嗽,还有些人长期吸烟饮酒,或嗜吃辛辣热性食物或乱服补品,致使阴虚火旺,咽部黏膜干燥、充血而咳嗽不已。

    治疗此病,首先应改善环境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咳嗽初起,可用宣肺散风药物,如银翘解毒片和桑菊饮;症状较重者,可选用荆芥、桑叶、薄荷、川贝、银花、鱼腥草、蝉衣、杏仁等宣肺清热药物。

    对于那些久治不愈、咽部慢性充血、黏膜干燥者,可选用桑叶、杏仁、银花、焦山栀、南沙参、百合、僵蚕等疏风清热、养阴润燥药物。对于一些咳嗽日久、咽干少津、气短乏力,兼有腰酸虚热者,可选用百合、玉竹、麦冬、生地、女贞子、桑椹子、杏仁、桑叶等滋肾润肺药物。

更多中药材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