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慢性咳喘--冬病夏治.

    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临床表现主症为“咳、痰、喘”,所以,我们习惯简称为慢性咳喘病。往往反复发作,病史超过两年,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发作加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春夏季节则发作有所减轻。根据传统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我们通过近20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冬病夏治”这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对慢性咳喘病有较好的预期疗效。

    慢性咳喘病,病程反复周期长,病久脾肾两虚,脾虚则水谷运化、转输功能失常,痰饮内生;肾虚,特别是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利,不能纳气,温煦全身及固表祛邪的功能减弱,所以在秋冬季节容易发作,寒邪外袭,引动内伏痰饮,上逆阻碍气道,肺气不能正常宣布,则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肾阳不足,不能温化痰饮,表卫不固,易受寒邪侵袭。所以,我们选盛夏伏天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健脾温肾,以化痰饮,增强体质,而使来年咳喘病少发,或者减轻发作。

    如何进行“冬病夏治”,目前有许多方法,有中药汤剂、膏剂,有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方法,而我们主要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和穴位注射方法。因为这种疗法发挥了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的疗效,集汤药和穴位为一体。我们认为疾病的产生多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灵枢·经脉》说:“经络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也是外界邪气的侵入点,疾病的反应点,以及我们采用中药外治的治疗点。中药穴位敷贴及穴位注射,一方面通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药物从体外作用于人体穴位,皮肤、神经、血管、淋巴管等均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够刺激皮肤,穿过毛孔,不断进入淋巴液、血液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更多中药材
  • 膝盖是一个特别怕凉的一个结构,特别是中老年朋友膝盖不好,就会觉得这一着点儿凉马上就不行了。怎么办呢?教你一个妙招,就是热敷,热敷的时候可以简单就用海盐,这种盐袋子里面装的这种粗盐粒子,然后加热一下之后敷腿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定不要烫伤,......
  •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治疗绝大部分类型的颈椎病。那么也可以配合中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会更好,同时注意姿势。比如说我们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还有一类很常见这个交感神经刺激。这一类的颈椎病,它这个症状从头到脚都会有,这一类效果是......
  • 拉肚子是可以减肥的,但是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减肥方法,它减掉的不是脂肪,而是身体里的水分,对身体的危害较大。长期腹泻是吃进去的食物营养和水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吸收就排出体外,容易导致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导致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果腹泻......
  • 一、含糖多的食物。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二、生冷的食物。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三、油腻的食物。煎炸烧烤食......
  • 需要煎熬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先泡10到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从而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药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