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儿多服维生素A、D更易中毒

    近日,一篇“维生素可能致死”的报道引起不少家长的恐慌。在儿保门诊里,不少家长急于询问:孩子每天服用小儿维生素片,久而久之会不会也有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郭志平教授表示,其实小剂量地补充微量营养素并不会出现问题;如果家长给孩子过量补充,如又吃多种维生素,又吃含有维生素D强化的钙剂,再吃鱼肝油,反复“叠加”后,就要当心维生素超标。

    相对于成人,儿童多服脂溶性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更容易“中毒”。

    现象一:鱼肝油、维生素“叠加”吃

    一个孩子在家的补品可以堆成小山,从鱼肝油、各种强化钙剂,到各种维生素片……除了每天在家吃,就连上幼儿园、去春游,家长也把这些补品带到学校里,让老师中午休息时给孩子服用。

    不少家长总认为,多吃点、多补点,对孩子健康总有好处。儿保科郭志平教授却给家长“泼了冷水”。郭教授说,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地服用一、两种保健品可能没问题,但将各种保健品都混在一起乱吃,如果吃得太多,可能引起营养素“叠加”,其中有的营养素的量可能超过需要的标准,出现隐患。

    现象二:成人补品儿童减半服

    大人的补品孩子也能吃?记者发现,一些家长盲目以为大人吃的保健品,孩子也能吃。每次自己服用时,也不忘记“好心”地给孩子分一半。比如:一粒维生素片扳开一半,给孩子服用,还自以为:减少一半的剂量就是儿童的服用量。

    成人保健品与孩子混用,这绝不可取。郭教授说,给儿童服用维生素片等保健品,最好选用儿童的专用型,不可与成人的混用。毕竟,在儿童体内所需的营养元素的剂量和种类,与成人的并不完全相同。

    现象三:孩子每月补品花费500元

    一个才5岁的孩子,家长为他每个月安排的保健品花费高达500多元,甚至超过一位普通老人的保健品花费……据医生透露,如今在儿保门诊中,一位普通的孩子每天服用一二种保健品一点也不稀奇,每天服用三四种、甚至五六种保健品的孩子不在少数。

    记者发现,一些总担心孩子营养不良的家长甚至还把成人的进补食品给孩子服用,像西洋参、冬虫夏草、蜂皇浆等以往只有老人才服的补品,如今都成为孩子的进补品。

    郭志平教授说,从专业角度而言,儿童太早吃补品,对其并不利,家长不要盲信广告。儿童过早服用蜂皇浆还可能引发性早熟。

    【专家说法】

    幼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由于儿童食物在烹饪时,往往时间长,煮得比较烂、熟。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其中的维生素就容易流失。此外,儿童多数不爱吃蔬菜,维生素缺乏等现象可能存在。

    如果阳光不足,适当补充维生素D,还是需要的;此外,像低体重的早产儿、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幼儿、有慢性腹泻的幼儿等,也可能存在维生素A缺乏。可在正常范围内摄入,但不要超过可耐受的最大摄入量。

    维生素A、D过量易中毒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又吃多种维生素,还吃鱼肝油,再加上强化维生素D的钙剂,可能出现维生素A、维生素D“叠加”后过量。

    维生素A、维生素D不像水溶性的维生素,可以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过量后容易蓄积在体内,引起“中毒”。在临床中,本市也偶尔发现过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的孩子,其中维生素D中毒更多见。

更多中药材
  •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
  • 疱疹性口炎是以口腔内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炎症。多见于1~3岁小儿,尤其在得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后易感染该病,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易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中医学称之为“口疮”。病损仅在口唇两侧者,称“燕口疮......
  • 项仁海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