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季“热痱”的防治防病

    “热痱”是夏季皮肤常见病,医学上称“痱子”、“红色粟粒疹”,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夏季患热痱除与天气炎热、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有关外,主要是由于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较薄,含水分较高;加之婴幼儿免疫、体温调节及皮脂腺分泌功能等不够完善,贪玩且玩起来又缺乏自控能力,故而出汗较多,极易出现“热痱”。

    夏日防“热痱”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做到居室环境通风凉爽,尽量减少出汗;

    二是烈日当头应避免外出活动,不能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或进行过激的运动;

    三是保持环境及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洗澡和换洗内衣;

    四是衣着柔软宽松,避免穿戴尼龙化纤制品;

    五是少吃大鱼大肉等过热及辛辣食物,多吃些冬瓜、苦瓜、西瓜等新鲜蔬菜、瓜果;

    六是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多喝一些绿豆汤、菊花茶、地骨皮水、清凉饮料等,但切记不要过甜。必要时可适当地补充些淡盐水;

    七是一旦生了热痱子,切忌用手搔抓,以防感染。可在腋下、脖颈处、前胸后背及胯下涂擦一些热痱粉或热痱水。

    严重时应及时去看医生。

更多中药材
  • 生理性的经常喝喝水量少,大量的出汗,尿液的浓缩,以及某些食物、药物有关系,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尿泡沫可能因为糖尿病导致尿糖的升高,慢性肾脏疾病导致尿蛋白的增加。另外呢,女性的尿泡沫增加可能和妇科炎症有关系,一些青年男性的尿泡沫大多和前列腺炎......
  • 中医认为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会导致月经前后无定期。通常肾虚、脾虚或者肝郁型体质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肾气不足导致的肾虚的人经量少、色淡质稀、还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症状。在调理时需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脾虚的人都是由于脾的运化......
  • 月经量多舌淡,质稀为气虚,常伴有身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调理上需要补气身体,固冲止血。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多出血热,这类人呢,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还伴有心烦多梦的症状。调理上可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质稠有......
  • 首先是脸色发黄,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营养物质供应不够,而代谢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堆积体内,就会出现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差,长斑长痘的情况。第二是手脚感觉冰凉。血液是人体热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手脚位于身体最末端,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无法......
  • 更年期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就是整个晚上突然惊醒好几次,心慌、出汗,特别累,是因为肝肾阴虚的人,体内阴阳不衡,肝阳上亢出现的内热,从而导致的虚热内扰,心悸失眠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更年期阴虚导致的......